一、請申論構成國際習慣的主客觀要件為何?(20%)
|
二、請申論國家的構成要件為何?國際法上「一個中國」架構的論述為何?(35%)
|
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自 1990 年約 1 億 3600 萬公噸成長至 2018 年的 2 億 9600 萬公噸,在 28 年間增長約 128% 。2018 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排放總量的 0.77%,為全球排名第 21 位,而人均排放量為 10.83公 噸,為全球排名第 20 位。由於前述排放數據再加上我國於 2022 年宣布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我國在二氧化碳排放減量上,存在龐大的壓力和急迫性,需要政府、企業及人民極大的努力才能達成目標。 再生能源作為減碳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於 2009 年公布實施,作為推廣再生能源利用、增進能源多元及追求國家永續發展之重要法源。該法共 23 條,其主要架構為:再生能源的定義、種類;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的併網、認定規定;再生能源蔓購制度(Feed-in Tariff, FIT) ;再生能源獎勵、補助辦法;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土地使用及取得規定;再生能源相關罰則。該法主要的立法精神是使再生能源突破設置障礙和增加市場競爭力。 請說明並申論何謂「淨零排放目標」?該目標與國際條約如何連結?可藉由何種策略達成該目標?何謂「再生能源蔓購制度」?另夕卜,您有任何額外且有建設性的減碳政策、法規或策略的建議嗎?(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