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作者介紹
作者姓名:
謝煜偉(HSIEH, YU-WEI)
學 歷:
日本京都大學法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士
經 歷: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助教
專 長:
刑法
刑事學
刑事政策
犯罪學
論著一覽表
有全文
無全文 排序
有無全文
出版日期
文章標題
著作名稱
出版日期
1.
再論公務員虛報薪津費用之刑事責任-評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1621 號刑事判決
2022.02
2.
評析司法院釋字第 789 號解釋:兼論供述證據信用性之判斷
2021.12
3.
評析司法院釋字第 789 號解釋:兼論供述證據信用性之判斷
2021.12
4.
論裁判上一罪與再審聲請之審理對象-評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抗大字第 1221 號刑事裁定
2021.12
5.
簡評 2021 年新修肇事逃逸罪
2021.09
6.
私部門賄賂罪之可罰性基礎與規範模式
2021.04
7.
從量刑目的論形構量刑框架及量刑理由之判決架構
2020.12
8.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關於公政公約第 6 條生命權提出之第 36 號一般性意見(CCPR/C/GC/36)對我國死刑量刑基準的影響(二)
2020.10.23
9.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關於公政公約第 6 條生命權提出之第 36 號一般性意見(CCPR/C/GC/36)對我國死刑量刑基準的影響(二)
2020.10.23
10.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關於公政公約第 6 條生命權提出之第 36 號一般性意見(CCPR/C/GC/36)對我國死刑量刑基準的影響(一)
2020.10.16
11.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關於公政公約第 6 條生命權提出之第 36 號一般性意見(CCPR/C/GC/36)對我國死刑量刑基準的影響(一)
2020.10.16
12.
論實行行為概念
2020.09
13.
論實行行為概念
2020.09
14.
論少年司法中的被害人參與-日本法制的省思與借鏡
2020.09
15.
集合犯與連續的包括一罪-評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2005 號刑事判決、108 年度台上字第 2027 號刑事判決
2020.07
16.
罪刑相當原則與情節輕微條款
2020.03
17.
論排放毒物污染環境媒介罪:與各環境行政刑罰法規之關連性
2019.11
18.
論排放毒物污染環境媒介罪:與各環境行政刑罰法規之關連性
2019.11
19.
當弦外之音成為主弦律-評釋字第 775 號解釋兼論解釋公布後之量刑新趨勢
2019.10.15
20.
中止行為的要求程度
2019.06.15
21.
與談意見(二)-法院組織金字塔化之挑戰與回應
2019.02
22.
日本近期有關表現自由之刑事裁判例-以經營舞廳業、刺青、性表現之管制為中心
2018.12.15
23.
2017 年刑事法實務見解發展回顧
2018.11
24.
2017 年刑事法實務見解發展回顧
2018.11
25.
論「教化可能性」在死刑量刑判斷上的意義與定位-從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70 號判決到 105 年度台上字第 984 號判決之演變
2018.03
26.
論「教化可能性」在死刑量刑判斷上的意義與定位-從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70 號判決到 105 年度台上字第 984 號判決之演變
2018.03
27.
量刑事實之調查與量刑情狀鑑定
2018.02
28.
得同居人承諾而阻斷他人救助-評臺灣高等法院 104 年度上更(一)字第 22 號及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1740 號判決
2017.11.15
29.
前科、前案等類似事實與犯罪事實認定:台灣高等法院 104 年度上易字第 1439 號判決評析
2017.07.28
30.
淺談日本性刑法及近期修法動向
2016.12
31.
論金融機構特別背信罪
2016.12
32.
論金融機構特別背信罪
2016.12
33.
風險社會中的抽象危險犯與食安管制-「攙偽假冒罪」的限定解釋
2016.06
34.
公務員虛報薪津費用之刑事責任-評臺灣高等法院一○三年度上更(一)字第四○號刑事判決
2015.12.15
35.
特殊圖利罪之解釋與立法建議-論貪污治罪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五款
2015.09
36.
論授權公務員概念
2015.09
37.
論授權公務員概念
2015.09
38.
寬容社會的曙光?-從市民刑法的例外、犯罪事後處理機能、社會責任於個人責任的反饋回應三篇評論文
2015.09
39.
死刑議題需要的不是菁英,而是凝視與深思熟慮
2015.06.14
40.
掙開刑事再審判例的鎖鏈?/中高院 102 聲再 132 裁定
2014.11.01
41.
社會抗爭運動與實質違法性判斷
2014.11
42.
重新檢視死刑的應報意義
2014.09
43.
群眾恐慌下的恐嚇公眾危安罪:北捷隨機殺人案後續事件解析
2014.08.15
44.
「永山基準」台灣版?-死刑量刑基準的具體化-/最高院 102 台上 5251 判決
2014.06.01
45.
具體事實錯誤:論具體符合說與法定符合說
2014.03.05
46.
刑法解釋與原住民狩獵文化/最高院 102 台上 5093 判決
2014.02.01
47.
簡評近來有關死刑案件之最高法院判決
2013.07
48.
從德日台三方觀點論不能安全駕駛罪之本質-從台灣法之角度
2012.10.15
49.
交通犯罪中的危險犯立法與其解釋策略
2012.10.05
50.
論虛擬兒童色情的刑事立法趨勢-誰的青春肉體不可褻瀆?
2010.10.15
51.
外國法學院與法學教育巡禮系列之三/「他山之石」外國法學院簡介-日本刑法篇
2010.03.15
52.
「政治」主導下之近年日本刑事立法
2009.08.15
53.
檢視日本刑事立法新動向-現狀及其課題
2009.01.15
54.
條件理論與因果判斷
2007.06.15
55.
寬嚴並進刑事政策之省思
2005.10.15
56.
二分論刑事政策之考察與批判-從我國「寬嚴並進的刑事政策」談起
2004.06
57.
法律人職業制度之改革
2016.12.15
請收錄全文
58.
刑事再審的典範轉移?!-評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一○二年度聲再字第一三二號裁定
2015.03.05
請收錄全文
59.
肇事逃逸罪之經濟分析
2002.12.01
請收錄全文
指導論文
有全文
無全文 排序
有無全文
出版日期
文章標題
論文名稱
作者
出版日期
1.
公務員餽贈罪之立法研議
吳庭儀
2021
2.
展望未來的刑事責任概念-以修復式司法為契機
冠宇
2021
3.
論性犯罪者處遇與社會復歸問題
馬楚涵
2021
4.
重構刑法第 57 條的量刑架構-從量刑目的與行為人圖像出發
盧于聖
2021
5.
少年司法逆送制度之研究—以日本法之比較為基礎
張廷睿
2020
6.
以未得同意為核心的妨害性自主罪章修訂
謝沂庭
2020
7.
網際網路架構作為犯罪控制策略-以 TCP/IP 協定為例
蔡承融
2019
8.
監視社會與犯罪控制
吳庭毅
2019
9.
白玫瑰刺傷了誰?-以刑法第 227 條為中心反省純潔童年形象之建構
吳宗奇
2019
10.
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國內法化之可行性研究-以第五條為中心
陳淑雲
2019
11.
論精神鑑定作為責任能力判斷之架橋-以刑法第 19 條第 1 項、第 2 項為例
游舒涵
2018
12.
性格證據與事實認定-以犯人同一性及主觀要件之證明為中心
林家萱
2018
13.
事實誤認救濟機制之再造-從獨立覆審機關談起
蔡承翰
2017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