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論著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因果關係之判斷-台北市國家賠償案件分析
編著譯者:
陳聰富
出版日期:
2002.09
集叢名稱:
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
頁 數:
17
點閱次數:
1407
下載點數:
68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陳聰富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國家賠償法
;
舉證責任
;
因果關係
;
過失概念
;
違法性
;
事實上因果關係
;
法律上因果關係
;
責任成立之因果關係
;
責任範圍的因果關係
;
公務員責任
中文摘要:
依據國家賠償法第三條第一項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生國家賠償責任者,對於在公共設施之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與人民損害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係,經常發生爭議。關於國家賠償法第三條第一項之國家賠償責任,最高法院八十四年台上字第一○○四號判決對於因果關係固謂:「在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之情況下,依客觀之觀察,通常會發生損害者,即為有因果關係,如必不生該等損害或通常亦不生該等損害者,則不具有因果關係。」惟實務上關於因果關係之問題,以及因果關係的判定,並非如上述最高法院判決所敘述者,簡單明顯。
自台北市關於國家賠償的案例分析可知,因果關係之爭議,在國家賠償事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台北市二○○○年之國家賠償案件選輯,收集一百一十一件案件,其中至少有三十件涉及因果關係問題。該 30 件中提請審議意見或提請追認意見以無相當因果關係否定國家賠償責任成立者,占二十一個(70%),使「無相當因果關係」成為否定國家賠償責任的萬靈丹。然而,因果關係與過失概念及違法性不同、相當因果關係具有條件關係與相當性之區別、責任成立之因果關係與責任範圍之因果關係應予區辯。凡此對於因果關係之判斷甚為重要,有釐清之必要。
本文以台北市國家賠償案件作為分析材料,對於因果關係與其他概念的區別,以及因果關係判斷時,應嚴予區辨的事實上因果關係與法律上因果關係等概念,以實務發生的案例予以分析檢討,俾對於因果關係的實務判斷有所助益。
目 次:
壹、前言
貳、舉證責任與因果關係
參、因果關係與過失概念
肆、「不法行為」作為因果關係的判斷對象
伍、違法性與因果關係
一、公務員不法執行公權力所生之國家賠償責任
二、公共設施設置或保管有欠缺所生之國家賠償責任
陸、事實上因果關係與法律上因果關係之區分
柒、事實上因果關係(條件關係)
捌、法律上因果關係(相當因果關係)
一、責任成立的相當因果關係
二、責任範圍的相當因果關係
玖、結論
相關法條:
國家賠償法 第 2、3 條 (69.07.02 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 50 年度台上字第 668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2 年度台上字第 3182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3 年度台上字第 584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83 年度台上字第 234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4 年度台上字第 100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4 年度台再字第 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5 年度台上字第 2227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8 年度台上字第 62 號 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 84 年度保險上字第 53 號 民事判決
相關函釋:
(85)法律決字第 21948 號
相關論著: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