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 |
犯罪行為構成要件;未遂;義務主體;辯證術;命題;集體利益 |
中文摘要: |
中國長久以來,不論是儒家、法家,或者是陰陽家、名家等所謂的思想家,其所用的思惟方法,已經是在用辯證術,即隱含有「正」、「反」、「合」的辯證內含。由於辯證恩惟方法之影響,使得在作價值判斷上,並不在個別的個人本身,轉而在停留於集體的抽象物。亦即,並不是著重在確定「物之本質」,就物的性質「本體」來探討。而法律領域上,對應為規範的制定,則係以「形式上」的考量,作為指導原則,來確定規範的方向與內含。因此對於「犯罪」的概念,如受到「辯證思考」的制約的話,那麼,這個「犯罪」之成立,其標準往往很「游動」、很「不確定」,唯有放棄辯證思考,在國內刑事立法上始有可能不再制定出那些光怪陸離的刑法法規;而在刑事司法亦才可能期待其僅以「行為」作為成「犯罪」考慮點,而不再將那些並不是「行為」的考量亦置放於對「罪」成立與否的認定。
|
目 次: |
壹、前言 一、抽象集權法概念之辯證優越? 二、刑事法學上之辯證現象
(以下刊載本期)
三、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法學理與辯證思惟間的因果關係假設 貳、啟蒙思考的精神 一、除神權化與邏輯推論 二、辯證思考方法與啟蒙思考方法的齟齬 參、辯證思考方法 一、辯證思考方法及其演進歷史 二、不同概念之澄清 三、辯證術之重要學說 肆、辯證思考並非邏輯思考 一、問題所在 二、對辯證術之質疑 (一)關於「否定的命題」之問題 (二)關於「唯名的否定」之問題
(以下待續)
(三)關於「主張當作命題」之問題 (四)關於「確定與否定」之問題 (五)開於「命題-反面命題-綜合命題」之問題 (六)關於「否定的否定」之問題 (七)關於「同質與異質」之問題 (八)關於「辯證術借用邏輯術語混淆視聽」之問題 (九)關於「量變導至質變」之問題 (十)關於「變動」之問題 (十一)關於「辯證理論的動力」之問題 (十二)關於「對抗否定命題而成綜合命題」之問題 (十三)關於「法則變動之命題」之問題 伍、結論
|
相關法條: |
|
相關判解: |
|
相關函釋: |
|
相關論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