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當事人訊問制度(下)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姜世明
出版日期: 2002.08
刊登出處: 台灣/萬國法律第 124 期/93-103 頁
頁  數: 11 點閱次數: 1346
下載點數: 44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姜世明
關 鍵 詞: 當事人訊問制度當事人訊問虛偽陳述具結
中文摘要: 當事人訊問制度之困難,在於當事人本身並非中立第三人,其陳述難免遭疑慮;但於制度設計上,又不能捨棄當事人於事實之認識或否認其重要性。另在訴訟法理上,法院依職權為當事人訊問制度,其與辯論主義及當事人提出主義是否有衝突,其協調之基準何在?均為制度設計本身應克服之問題。本文擬藉德國法制之發展與反省之經驗,提供部分相關制度之發展面向,用供解讀我國當事人訊問制度之資料或為立法論上參考。
目  次: 壹、前言
貳、德國法
一、立法
二、性質、意義與種類
(一)性質
(二)意義
(三)種類
三、要件與程序
(一)依聲請而為之相對人訊問(民事訴訟法第四四五條)
(二)協議(合意)之當事人訊問
(三)依職權所為之當事人訊問
(四)其他類型之依職權當事人訊問
(五)程序
四、效果
五、第二審程序
(以下刊載本期)
參、我國法現況
一、制度目的
二、性質與制度基本要件
(一)性質
(二)基本要件
三、效果與處罰
(一)當事人拒絕陳述或具結之效果
(二)當事人拒絕陳述之擬制
(三)當事人故為虛偽陳述之處罰
四、實務相關見解
肆、我國法之發展評估-代結論
一、與德國法異同
二、德國法制之批評
三、我國法之發展評估
(一)當事人訊問與當事人聽取
(二)當事人定義
(三)與自認之關係
(四)補充性原則
(五)類型考量
(六)相當蓋然性
(七)必要性要件
(八)陳述與到場之義務或負擔
(九)訊問過程之精緻化
(十)效果
(十一)實務見解分析
(十二)制度發展前景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姜世明,當事人訊問制度(下),萬國法律,第 124 期,93-103 頁,2002年08月。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