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刑法總則:第六講 客觀不法構成要件(下) 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林鈺雄
出版日期: 2003.11
刊登出處: 台灣/月旦法學教室第 13 期/46-58 頁
頁  數: 15 點閱次數: 2122
下載點數: 60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林鈺雄
關 鍵 詞: 因果關係客觀歸責理論法所不容許風險替代性風險客觀構成要件該當性注意義務違反
中文摘要: 不法構成要件的組成包括客觀與主觀的要素,本章要介紹的是各種客觀要素,尤其是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問題。因果是歸責的前提;肯定條件因果之後,接下來便是篩選刑法上可資歸責的原因為何。如同五花八門的因果理論一樣,歸責理論也不只一種,文獻已經多到汗牛充棟,本講大體上以 Roxin 之客觀歸責論為骨幹,這不但是因為該理論由 Roxin 奠基,而且也最具代表性,引介與批評的中文文獻也較為充分。儘管 Roxin 早自七○年代起陸續發表相關著作,但直到其九○年代出版的刑法總則教科書(Roxin, AT I, §11/39 ff.),才算是集其大成,因此本講主要以該文獻的論述作為檢驗的基準。
目  次: 壹、客觀不法構成要件概說
一、行為主體
二、侵害客體(對象)
三、實行行為
四、行為情狀
五、行為結果
六、因果關係及客觀歸責
貳、行為與結果之因果關係
一、概說: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之體系關聯
二、條件理論
三、相當理論
四、重要性理論
五、合乎法則之條件說
(以下刊載本期)
參、行為與結果之客觀歸責
一、客觀歸責論之體系定位
二、客觀歸責論之基本原則
三、客觀歸責論對現代構成要件理論的意義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林鈺雄,刑法總則:第六講 客觀不法構成要件(下) 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月旦法學教室,第 13 期,46-58 頁,2003年11月。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