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者報酬結構之分析 ( The Analyses on the Structure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編著譯者:
曾宛如
出版日期:
2001.03.01
刊登出處:
台灣/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
/
第 30 卷 第 2 期
/77-122 頁
頁 數:
46
點閱次數:
2107
下載點數:
184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董事
;
監察人
;
經理人
;
經營者
;
員工
;
報酬
;
股份選擇權
;
分紅入股
;
報酬委員會
;
認股權(憑)證
;
股權集中
中文摘要:
我國有關經營者之報酬,如董事及監察人,依公司法規定係由章程規定或股東會決定;經理人則是由董事會決定。對於董、監、經理人報酬是否合理向來非法律文章討論之重點。本文認為此種現象可能一方面與經營者之報酬普遍不高以致於無法引起投資人注意有關;另一方面與經營形態上高階經理人多由董事兼任,而董事在現行法下有基本持股之要求再加上傳統上經營者與多數股權持有間有密切關聯之法律及文化多重背景影響下,導致經營者不重視薪資報酬,因為股價變動所產生之投資價值變動更具重要性有關。但反觀英美等國對於經營者之報酬十分重視,高額度之現金給付配合股份選擇權之發行使經營者報酬之議題與公司經營銷效緊密相連而成為討論焦點,這種全然不同的規範及現狀值得我們檢討。本文認為我國現行法下對於經營者所得給付之報酬種類過於僵硬,尤其是董監部分。直到民國八十九年七月證交法修正前,法律上並無股份選擇權之法源;但修正後相關準則卻將股份選擇權之發行對象限於員工,發行主體限於上市上櫃公司,令人有標的錯置之感,此舉可能與要求董監持股,使其以「基於股東身分」為公司服務等基本規範理念有關。因此本文主張放寬經營者所受報酬之種類,亦即報酬結構自由化,亦無關要求董監須具備公司股東身分。經由股份選擇總之實施,經營者持股自然增加,至於應增加多少對公司股東最為有利,交由公司自行解決;配套措施方面,可以從強化機構投資人之監督、創設獨立之報酬委員會、及資訊公開各方面著手,以避免經營者圖利自己剝削股東。
目 次:
壹、緒言
貳、我國公司法及證交法相關之規範架構
一、董事及監察人之報酬結構
二、經理人之報酬結構
三、員工之報酬結構
參、實務上經營者所得報酬之分析
一、董事及監察人現行之酬勞狀況
二、經理人報酬之現況
肆、美國經營者之報酬結構
一、前言
二、董事及CEO之報酬
伍、經營者報酬結構之設計
一、我國問題之所在
二、允許內容多樣性
三、其他事項
陸、結論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憲法 第 7、19 條 (36.01.01 版)
民法 第 482、541 條 (89.04.26 版)
所得稅法 第 14 條 (90.01.03 版)
證券交易法 第 22-2、26、150 條 (89.07.19 版)
上市上櫃公司買回本公司股份辦法 第 10 條 (89.10.13 版)
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 第 10 條 (90.01.08 版)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有價證券審查準則 第 3 條 (89.11.09 版)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第 16、17 條 (88.12.31 版)
公司法 第 29、32、49、109、115、130、150、155、161、167、178、180、192、196、206、216、227、235、240、267、278 條 (89.11.15 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 69 年度台上字第 4049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1 年度台上字第 4154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7 年度台上字第 1 號 民事
相關函釋:
經商字第 000282 號
經商字第 20211 號
經商字第 206278 號
相關論著: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