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跨越東與西-吳經熊的人與法律思想素描 ( Beyond East and West- A Profiled of John C. H. Wu's Personality and Legal Thought)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曾建元
出版日期: 2003.05.01
刊登出處: 台灣/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 32 卷 第 3 期/1-63 頁
頁  數: 63 點閱次數: 3515
下載點數: 252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關 鍵 詞: 吳經熊何姆斯惹尼斯丹木拉龐德卡多索聖多瑪斯自然法五五憲草
中文摘要: 吳經熊為近代中國第一位世界級的法理學家,大學時代在上海由美國基督教監速公會創辦的東吳大學法科的學習經驗,使他得以直接透過美國法律教育進入西方法律世界﹒吳經熊在其留學生活中,遊歷美國、法國與德國,從學於西方重要法律學者,如美國何姆斯、龐德、卡多索、法國惹尼、德國斯丹木拉等人,於唯實主義、社會法學、新康德主義、分析法學等多有涉獵,在有關西方法律思想的詮釋之外,吳經熊也以其有關中國法律思想的研究著作驚艷西方學界, 使其成為近代中﹒西方法學交流的重要精樑。
吳經熊以其豐富的法學素養,在近代中國的法律教育和法治建設上,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曾擔任東吳法學院院長和上海公共租界臨時法院首席推事,並且參與制憲工作,他一方面肯定西方法治,加以移植以解放封建中國,另一方面則反對帝國主義,服膺三民主義,期以躋中國於現代國家之林。中日戰爭爆發,吳經熊身陷上海,後自香港逃出,這場時代巨變使吳經熊自此皈依天主教,他得到蔣中正、蔣宋美齡夫婦的資助翻譯《聖詠》及《新經全集》,之後出使教廷,國共內戰再度摧折吳經熊,他辭謝公職,流亡美國,隱遁天主教世界與大學校園,而後應邀回到臺灣辦學,致力於結合士林哲學與中國先秦儒家,終而成就其進化中的自然法思想。
惟吳經熊重要法理學著作率皆以英文發表,又身處時代與中西文化夾縫,與臺灣本土學界亦缺乏密切互動,以致於其對中西法律思想交流之貢獻鮮為後人所知,本文即嘗試重新整理吳經熊之生平與思想資料,至盼有志者能本此基礎,繼續發掘近代中國法治發展上的重要史料,給予近代中國法制以一客觀的評價。

目  次: 壹、生平
一、前期
(二)二十二歲獲頒法律學博士
(二)法、德、美三國訪問研究
(三)東吳教學與推事生涯
(四)投身民國官場
(五)遭逢困難,皈依天主
二、後期
(一)潛心譯經,參與制憲
(二)出使教廷,告別故國
(三)鑽研天主教自然法學
(四)重回中華民國
貳、思想
一、前期
(一)從實用主義、社會法學到心理法學
(二)由新康德主義到自然法學
(三)中國舊法哲學基礎底批判
(四)擁抱社會本位之三民主義立法
二、後期
(一)在進化中的自然法
(二)中國自然法
(三)悅樂與正義:法律的藝術
參、評價及研究建議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曾建元,跨越東與西-吳經熊的人與法律思想素描,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2卷第3期,1-63頁,2003年05月01日。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