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刑法上之「業務」概念:第一講 刑法之解釋方法與業務作為阻卻犯罪成立之要素(業務上正當行為)
編著譯者:
吳耀宗
出版日期:
2006.07
刊登出處:
台灣/
月旦法學教室
/
第 45 期
/34-46 頁
頁 數:
13
點閱次數:
2005
下載點數:
52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吳耀宗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業務
;
業務上之正當行為
;
阻卻違法
;
罪刑法定原則
中文摘要:
我國刑法實務與學說就「業務」所採取之說法,係採「以反覆同種類之行為為目的之社會活動」或「基於社會生活上之地位所反覆繼續實施之事務」,不過此說法主要係針對「業務上正當行為」或「業務過失」而言,其是否當然可一體適用到刑法其他條款所稱之「業務」?本文首先將介紹刑法之解釋方法,再以「業務作為阻卻犯罪成立之要件」為主題進行論述。
目 次:
壹、序說-刑法之解釋方法
一、前言
二、一般的法律解釋方法
(一)文義解釋
(二)體系解釋
(三)歷史解釋
(四)目的解釋
(五)各種解釋方法之運用以及合憲性之控制
三、刑法之解釋方法-在罪刑法定原則之拘束下
(一)禁止類推適用刑法
(二)禁止以習慣法作為刑法之法源
貳、「業務」之可能意涵
參、業務作為阻卻犯罪成立之要件-業務上正當行為
一、刑法上阻卻違法之基本思維
二、「業務上之正當行為」作為阻卻違法事由之理由依據
三、「業務上之正當行為」所稱之「業務」
(以上刊載本期)
(以下待續)
肆、業務作為犯罪成立之要素
一、業務上登載不實罪之「業務」
(一)本罪之保護法益與規範目的
(二)本罪所稱之「業務」
二、利用權勢機會性交猥褻罪之「業務」
(一)本罪之保護法益與規範目的
(二)本罪所稱之「業務」
三、洩漏業務上知悉持有秘密罪之「業務」
(一)本罪之保護法益與規範目的
(二)本罪所稱之「業務」
四、洩漏業務上知悉持有工商秘密罪之「業務」
(一)本罪之保護法益與規範目的
(二)本罪所稱之「業務」
五、非公務員洩漏國防以外秘密罪之「業務」
(一)本罪之保護法益與規範目的
(二)本罪所稱之「業務」
伍、業務作為犯罪加重處罰之要素
一、因業務過失之加重處罰
(一)業務過失之加重處罰的理由
(二)各項業務過失犯罪所稱之「業務」
二、其他因業務關係之加重處罰
(一)業務預備偽造有價證券、信用卡等電磁紀錄物罪之「業務」
(二)業務行使違背定程度量衡罪之「業務」
(三)業務侵占罪之「業務」
陸、業務作為排除阻卻違法事由適用之要素
一、緊急避難之本質
二、排除阻卻違法事由適用之「業務」
相關法條:
民法 第 27、87、92 條 (91.06.26 版)
民事訴訟法 第 522、532 條 (92.06.25 版)
中華民國刑法 第 1、10、22、24、125、132、142、150、161、183、184、185-1、189、204、215、221、228、231、271、274、276、284、296-1、304、305、309、310、315-1、316、320、321、325、326、328、329、336、352 條 (95.05.17 版)
相關判解:
釋字第 384 號
釋字第 73 號
釋字第 8 號
最高法院 24 年度總會決議(九)
最高法院 26 年度決議(二)
最高法院 26 年上字第 2299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43 年台上字第 826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69 年台上字第 4047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71 年台上字第 1550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75 年台上字第 1685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85 年台上字第 510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54 年度台上字第 1614 號 刑事
最高法院 70 年度台上字第 5650 號 刑事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