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論偽造文書罪之「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評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台上字第一五八二號判決及相關實務見解
編著譯者:
吳耀宗
出版日期:
2007.03.15
刊登出處:
台灣/
月旦法學雜誌
/
第 143 期
/266-280 頁
頁 數:
15
點閱次數:
2662
下載點數:
60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吳耀宗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偽造文書罪
;
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
;
行為客體要素
;
結果要素
;
文書之內容
中文摘要:
在刑法偽造文書印文罪章之各類偽造變造文書罪構成要件之中,皆設有「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此一要素。惟此一要素究為結果要素或行為客體要素?其具體義涵如何?從偽造文書罪之保護法益、立法理由、與其他偽造罪相比較、損害之具體認定等角度加以思考,本文認為,所謂「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應與行為客體有關,而非結果要素,即其係指涉文書之內容性質而言,換言之,偽造文書罪之文書內容應該與法律關係之變動有所關聯或具有法律規範意義者,方為是。
目 次:
壹、事實摘要
貳、判決要旨
參、判決評釋
一、問題爭點說明
二、關於「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之定位與解釋適用
三、本文見解
四、關於「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之理解
五、本案評析
相關法條:
民法 第 345 條 (91.06.26 版)
民事訴訟法 第 335、539、545 條 (92.06.25 版)
強制執行法 第 27 條 (89.02.02 版)
中華民國刑法 第 10、195、201、201-1、210、211、212、213、214、216 條 (96.01.24 版)
刑事訴訟法 第 206 條 (95.06.14 版)
土地法 第 62 條 (95.06.14 版)
票據法 第 4、18、19 條 (76.06.29 版)
保險法 第 43 條 (96.01.10 版)
大學法 第 27 條 (96.01.03 版)
學位授予法 第 2 條 (93.06.23 版)
專科學校法 第 7 條 (93.01.14 版)
高級中學法 第 4 條 (95.02.03 版)
商業會計法 第 20、21、22、23、24、25、26、28、29、30、31、32 條 (95.05.24 版)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 50 條 (96.02.01 版)
醫師法 第 13、17 條 (91.01.16 版)
醫療法 第 76 條 (94.02.05 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 20 年上字第 1050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22 年上字第 874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26 年上字第 2731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28 年上字第 67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29 年上字第 1165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30 年上字第 465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43 年台上字第 387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49 年台非字第 18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50 年台上字第 1268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51 年台上字第 1111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80 年度台上字第 4141 號 刑事
最高法院 81 年度台上字第 2786 號 刑事
最高法院 83 年度台上字第 1039 號 刑事
最高法院 83 年度台上字第 4893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5 年度台上字第 1012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5 年度台上字第 182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5 年度台上字第 4204 號 刑事
最高法院 87 年度台上字第 3778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9 年度台上字第 2385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0 年度台上字第 7588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1 年度台上字第 2431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1 年度台上字第 6659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2 年度台上字第 4236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3 年度台上字第 381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4 年度台上字第 1582 號 刑事判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92 年度簡上字第 233 號 民事判決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