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醫學教育的未來展望(專訪和信治癌中心 黃達夫院長、萬芳醫院 王先震顧問、高雄醫學大學 劉克明教授)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廖慧娟
出版日期: 2007.11
刊登出處: 台灣/醫療品質雜誌第 1 卷 第 6 期/25-29 頁
頁  數: 5 點閱次數: 1235
下載點數: 20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授權者指定不分配權利金給作者)
關 鍵 詞: 醫學教育教學改革PGY隱私權模擬業績獎金制度全人照顧
中文摘要: 關於醫師具備「溝通能力」,就是未來醫學教育的必然發展之一。醫學的知識技能,因為有教科書、有期刊可以參考,容易學。但做人做事的能力,很難從文字資料中取得,因此,未來的醫學教育重點,首先要強調「學習積極與人溝通」。病人與醫生的面對面溝通是第一件事,但身為老師的醫師在看診時,或許是沒時間,或許是不會,幾乎不與病人交談,學生看在眼裡,自然也不覺得自己要與病人溝通,而是以醫療強勢的地位,「命令」病人吃藥、做檢查、接受手術等。當醫生在治療病人時,必須謙虛的詢問,例如醫師在觸診前,問病人「我可以這樣稱呼你嗎?」「我可以碰你嗎?」等等,就是醫病關係開始的第一步。
目  次: 一、PGY 訓練立意良好  但教學改革應回歸至醫學院教育
二、醫學教育  床邊實做比口頭教學有用
三、醫師訓練  需長期累積
四、支持醫師再教育  社會資源不良費
五、師資導引未來醫學教育走向
六、精進溝通能力  建構未來病醫關係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廖慧娟,醫學教育的未來展望(專訪和信治癌中心 黃達夫院長、萬芳醫院 王先震顧問、高雄醫學大學 劉克明教授),醫療品質雜誌,第 1 卷 第 6 期,25-29 頁,2007年11月。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