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醫學教育目標:培養「以病人為中心」的良醫(專訪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 黃崑巖主任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 江漢聲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 曾啟瑞院長、財團法人康寧醫院 張聖原院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賴其萬教授)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廖慧娟
出版日期: 2007.07
刊登出處: 台灣/醫療品質雜誌第 1 卷 第 4 期/7-12 頁
頁  數: 6 點閱次數: 1057
下載點數: 24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授權者指定不分配權利金給作者)
關 鍵 詞: 以病人為中心醫療知識醫療技術醫學倫理醫學教育醫病關係
中文摘要: 醫學教育可視為人性化醫療的傳承過程;從醫學教育觀點上,必須強調三個層面,態度、知識與技術。不過學生很容易被誤導,以為只要功課好,其實醫學知識、技術要夠,就算是個好學生、未來是好醫師;但應用臨床病人照顧時,從病人眼光來看,卻不是如此。在美國,神經科學院曾針對病人做過一個調查,病人認為當一個醫師要有「3A」,依序是:Available(近便的)、Affable(友善、可親近的)、Ability(能力)。也就是說病人有需要時,希望醫師能在第一時間提供親切服務,最後才會考慮醫師的能力好不好。因此,醫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及早讓學生知道:老師要教的不只是知識技術,更重要的是專業的態度。台灣的醫病關係還不理想,醫師現在看門診時,是「不看、不聽、不說」,往往不看病人,而是看著電腦,缺乏溝通技巧。其實當老師的人,平常要以行為來驗證課堂上所說的、所教的,激發學生去思考;尤其在臨床教學時,常會帶學生到病房診視病人,以機會教育的方式,激發學生思考如何幫助病人,讓學生學習床邊禮儀之外,還要讓他們知道當醫師不只是給藥、開刀而已。
目  次: 一、醫學不能只治病不治人
二、先學做人再學醫療知識與技術
(一)生活教育
(二)培養人文素
三、醫師對病人的態度重於醫術
四、醫學倫理教育從學校貫穿到醫院
五、當睡得著的良醫非名醫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廖慧娟,醫學教育目標:培養「以病人為中心」的良醫(專訪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 黃崑巖主任委員、輔仁大學醫學院 江漢聲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 曾啟瑞院長、財團法人康寧醫院 張聖原院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賴其萬教授),醫療品質雜誌,第 1 卷 第 4 期,7-12 頁,2007年07月。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