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購物網站價格標示錯誤法律問題之研究-由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出發(Legal Study on Price Mislisting of Online Shopping Stores)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郭戎晉
出版日期: 2010.12
刊登出處: 台灣/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 76 期/199-240 頁
頁  數: 42 點閱次數: 3882
下載點數: 168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 授權者指定不分配權利金給作者)
關 鍵 詞: 電子商務網路購物標價錯誤民法消費者保護法
中文摘要: 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使得網路的影響力,深入國人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而不受時間與距離限制的網路交易,更已成為許許多多民眾日常生活之重心。隨著網路使用者頻繁利用網路訂購商品或享受服務,網路交易衍生的相關法律議題也逐漸發酵,其中,網路交易過程中因「價格標示錯誤」產生的問題,更是備受關注與爭議。當購物網站發生價格誤標情事時,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爭執的重心,多在於雙方之間的買賣契約是否已有效成立,以及當契約有效成立時,消費者是否有權要求業者依約給付,抑或企業經營者得依民法規定撤銷其錯誤之意思表示,而使契約溯及失效。本文嘗試以臺北地方法院基於同一事實而作成的兩起民事判決為中心,探討網路購物業者錯誤標示商品價格衍生的相關法律議題,以及實務見解可能存在之問題點。期透過本文之研究,助益各界對於此一數位時代產生的新興課題,能有更為深入之認識。
英文關鍵詞: electronic commerceonline shoppingprice mislistingCivil LawConsumer Protection Law
英文摘要: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digital technology, traditional transaction activities are replacing by electronic commer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ata of Market Intelligence & Consulting Institute (MIC), Taiwanese online shopping B2C market reached a scale of NT $ 136.5 billions in 2008. At the same time, it become a controversial dispute when online shopping stores mistakenly marked the wrong price and the consumers did make an order. The problem over the price mislisting caused some legal issues: Is the electronic contract of the sale valid? Webpage which contains price and other selling information is an “offer” or an “invitation to offer”? Could the online shopping stores revoke its expression acting under a mistake? In this article,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 the facts and options of two important cases of Taipei District Court. On the basis of materials above, the author will further analyze the major issues related to Civil Law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within the two cases. Finally, the author will try to provide some significant suggestions to the newest problem caused by price mislisting.
目  次: 壹、前言
貳、相關法院判決概述
一、案例事實說明
二、臺北地方法院 93 年度消簡字第 18 號民事判決
(一)雙方買賣契約成立
(二)C 公司不得主張撤銷其錯誤之意思表示
(三)A 銀行無須負連帶責任
(四)小結
三、臺北地方法院 94 年度消簡上字第 7 號民事判決
(一)民法第 88 條第 1 項但書之過失,應依意思表示的特性及法律行為之內涵綜合判斷
(二)被上訴人並無值得保護之信賴存在,且若不允許上訴人撤銷其錯誤之意思表示,顯有違誠信原則
(三)小結
參、網路購物契約締結相關問題探討
一、電子文件之效力
二、網路購物契約之成立
(一)契約成立之基礎
(二)商品販售頁面究為要約,抑或為要約引誘
(三)消保法第 22 條規定與契約成立之關聯性
(四)本文之看法
三、電子代理人之角色投
肆、企業經營者得否撤銷錯誤之意思表示
一、民法第 88 條第 1 項「過失」之釐清
二、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潛藏之問題點
(一)消費者是否存在可資保護的信賴,係影響消費者得否請求信賴利益之損害賠償,而與先決之業者能否撤銷錯誤意思表示問題無涉
(二)援引民法第 148 條規定作為業者仍得撤銷錯誤意思表示之理由,亦有不當
三、日本實務見解之比較
(一)東京地方法院平成 17 年 9 月 2 日判決
(二)經濟產業省 2008 年「電子商務準則」
四、企業經營者撤銷權之行使,應否受消保法第 22 條規定之制約
(一)各國消費者保護立法中,有關意思表示撤銷(解約權)之規定
(二)本文之主張
伍、結論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郭戎晉,購物網站價格標示錯誤法律問題之研究-由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出發,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6期,199-240頁,2010年12月。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