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請收錄全文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校園將永無寧日?-釋字第六八四號解釋評析
編著譯者:
李惠宗
出版日期:
2011.03.15
刊登出處:
台灣/
月旦法學雜誌
/
第 191 期
/111-128 頁
頁 數:
18
點閱次數:
1052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大學
;
大學自治
;
學生
;
受教育權
;
人事行政
中文摘要:
臺灣的司法體制,先期受到中國舊法制的影響,訴訟過程本身就充滿著「處罰」的本質。歷來「校園」中的「學生與學校」與「學生與教師」間的關係,以及「人事行政」中的「公務員與其服務機關」的關係,向來存在著「上下尊卑」的封建觀念,在此種前提下,縱使校方對學生作成不合理的處置或公務員所屬機關對公務員作成不合法的決定,學生及公務員如果「膽敢」興訟,其結果在「千夫所指」的情形下,亦不甚樂觀。臺灣法制史上,此種現象可以用「特別權力關係」加以概括。在公務人員保障法的建構下,公務人員的權利看起來有了較為完整的保障,但事實上也相對地產生保障較為僵化的現象。相較於公務員保障的法制,最近司法院作成釋字第六八四號,使學生權利的保障,有更飛越的進步,而有後來居上之勢。
目 次:
壹、緣起
貳、司法院釋字第六八四號
一、釋字第六八四號的背景事件與解釋意旨
二、釋字第三八二與六八四號的比較
三、各協同意見書及不同意見書的意旨
參、特別權力關係的全面解構
肆、學生的基本權
一、學生自治組織權
二、學習基本權
(一)選課自由權
(二)上課自由權
(三)學校設備的公物利用權
三、研究及發表之自由
(一)大學生是否為研究自由權之主體?
(二)大學自治權與學術自由的衝突
伍、訴訟權的保障
陸、學習規則及教師的評量規則
柒、代結論-從易經談訴訟權擴大層面的效應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憲法 第 11、15、16、21、22、23 條 (36.01.01 版)
所得稅法 第 27-3 條 (98.05.27 版)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 第 36-1 條 (98.09.14 版)
遺產及贈與稅法 第 7 條 (98.01.21 版)
大學法 第 1 條 (100.01.26 版)
公務人員保障法 第 25 條 (92.05.28 版)
相關判解:
釋字第 187 號
釋字第 201 號
釋字第 243 號
釋字第 266 號
釋字第 298 號
釋字第 312 號
釋字第 313 號
釋字第 322 號
釋字第 323 號
釋字第 324 號
釋字第 327 號
釋字第 336 號
釋字第 338 號
釋字第 345 號
釋字第 346 號
釋字第 358 號
釋字第 366 號
釋字第 367 號
釋字第 373 號
釋字第 380 號
釋字第 382 號
釋字第 384 號
釋字第 390 號
釋字第 394 號
釋字第 395 號
釋字第 396 號
釋字第 402 號
釋字第 404 號
釋字第 409 號
釋字第 418 號
釋字第 428 號
釋字第 430 號
釋字第 433 號
釋字第 436 號
釋字第 438 號
釋字第 442 號
釋字第 443 號
釋字第 444 號
釋字第 445 號
釋字第 450 號
釋字第 454 號
釋字第 456 號
釋字第 462 號
釋字第 471 號
釋字第 474 號
釋字第 476 號
釋字第 491 號
釋字第 510 號
釋字第 511 號
釋字第 514 號
釋字第 524 號
釋字第 536 號
釋字第 538 號
釋字第 547 號
釋字第 548 號
釋字第 559 號
釋字第 561 號
釋字第 563 號
釋字第 566 號
釋字第 568 號
釋字第 570 號
釋字第 573 號
釋字第 581 號
釋字第 586 號
釋字第 598 號
釋字第 602 號
釋字第 609 號
釋字第 619 號
釋字第 622 號
釋字第 626 號
釋字第 628 號
釋字第 629 號
釋字第 638 號
釋字第 650 號
釋字第 658 號
釋字第 667 號
釋字第 676 號
釋字第 682 號
釋字第 684 號
相關函釋:
台財稅字第 811669393 號
100 公申決字第 0001 號
100 公申決字第 0007 號
相關論著:
課程自主、考試評量與學術自由-以司法院大法官第三八○、三八二號解釋為題
德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兼論我國大學法爭議-公立大學公法人化
大學生學習自由之研究-中德法制之比較
美國學生模範法之研究-序說:學生權利總論
論集會自由與公物使用間之法律問題-以集會遊行場所選用為例
特別權力關係學說內涵與在我國之演變
大學自治、受大學教育權與法律保留原則-「二一退學制度」合憲性的探討
大學「在學關係」的法律定位與其憲法基礎的反省
學習自由 V.S 學習權/受教育權-從學術自由評大法官釋字第 563 號解釋
法制國原則在臺灣教育行政上的建構(二)
三次翹課,死當!-不當連結禁止原則在課業成績評量上的應用
學校自治的憲法理論基礎建構
稅法規範的形式合法性與實質正當性-釋字第 660 號及第 657 號解釋及相關稅法解釋評析
談司法審查制度的發展-2010 年 4 月 29 日於國立中興大學惠蓀講座演講實錄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