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從白玫瑰運動談司法改革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徐偉群
出版日期: 2011.04.15
刊登出處: 台灣/全國律師第 15 卷 第 4 期/15-29 頁
頁  數: 15 點閱次數: 2776
下載點數: 60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徐偉群
關 鍵 詞: 白玫瑰運毫無生命經歷不食人間煙火非違反被害人意願女童被害人未為反抗
中文摘要: 在台灣,各方關於法官「不食人間煙火」的批評由來已久。特別是在性侵害案件中的司法表現,法院一貫地複製「不能抗拒」、「猥褻行為」等傳統法律概念的做法,在近四、五年來已經不只一次地讓人們懷疑,我們的法官或者法律人是不是都活在火星上。然而,在眾人皆對司法不滿的同時,所謂「不食人間煙火」的指責,究竟是指法院判決「與日常生活經驗有落差」,還是「與民眾感受有落差」,兩種意義其實並不相同。尤其從司法改革的目標來說,訴求法院認事用法要與經驗相符,與訴求法院判決應「貼近社會情感」,並不是同一方向。最高法院在這次事件裡迅速回應民意,卻落入有失専業之虞的窘境,就是一個警惕。白玫瑰運動總算喚起台灣社會對於「司法需要改革」的共識,但接下來,它所凝聚的力量究竟要迫使司法往哪一個方向改革,卻是比司法需不需要改革更為嚴肅的課題。這個問題不僅司法要面對,法律人要面對,運動的參與者與關心者乃至於整個社會也需要面對。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性侵幼童案的判決裡,司法到底犯了什麼錯開始談起。

目  次: 壹、事件梗概與引發的議題
貳、司法到底出了什麼事?
一、法官必須面對的二個事實
二、社會必須面對的二加一個事實
三、判決哪裡有問題?
四、為何要細究?
五、法官是不是脫離「真實生活」?
六、法官是不是「專業不足」?
七、性侵幼童判決告訴我們的事
參、司法是不是應該貼近「社會情感」?
一、「社會情感」如何看事情?
二、社會為什麼需要法官?
三、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司法?
肆、司法為什麼遠離「真實生活」?
一、學校是怎麼教的?
二、學生是怎麼學的?
三、學生變成法官,法官變成資深法官
四、司法缺失的自我複製
伍、結論-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司法,司法需要什麼樣的社會?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徐偉群,從白玫瑰運動談司法改革,全國律師,第 15 卷 第 4 期,15-29 頁,2011年04月15日。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