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一行為不二罰的判斷基準論-兼論海關緝私條例與貨物稅條例上申報不實的競合
編著譯者:
李惠宗
出版日期:
2011.10
刊登出處:
台灣/
法令月刊
/
第 62 卷 第 10 期
/1-23 頁
頁 數:
23
點閱次數:
1310
下載點數:
92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李惠宗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一行為不二罰
;
法律原則
;
法律效果
;
憲法原則
中文摘要:
司法院釋字第 503 號解釋透過「行為罰」及「漏稅罰」的可否重複處罰的闡釋,先肯定「一行為不二罰」係屬「現代民主法治國家之基本原則」(憲法原則)的意旨,再論述該原則的內容:「其行為如同時符合行為罰及漏稅罰之處罰要件時,除處罰之性質與種類不同,必須採用不同之處罰方法或手段,以達行政目的所必要者外,不得重複處罰」,亦即「其行為如同時符合行為罰及漏稅罰之處罰要件」,即構成「一行為」。但所謂的「不二罰」則意指「相同的處罰之性質與種類」(處罰方法或手段),換言之,一行為,只是不可處以「處罰之性質與種類相同」的處罰,而不是「完全不二罰」。是以本文並不處理何謂「二罰」的問題,包括「刑罰吸收行政罰之罰鍰」及「行政罰與其他行政罰競合」等問題。
目 次:
壹、問題的緣起
貳、一行為不二罰作為一種憲法原則
參、判斷行為數的準據因素
肆、實務上之見解
一、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下的「一行為」
(一)釋字第 503 號解釋
(二)釋字第 604 號解釋
二、最高行政法院之見解
(一)行政法上義務說
(二)構成要件說
(三)立法目的說
(四)小結
伍、「一行為不二罰」的判斷程序
一、「一行為不二罰」係屬法律原則或法律效果?
二、立法行為具有形成行政法上行為數的權限
三、特別法與普通法的關係
四、個案輕重的比較
五、試擬「一行為」之基準
六、有疑義時的處理
陸、海關緝私條例與貨物稅條例上申報不實的競合
一、實務上爭執及判斷基準
二、本文見解-兼結論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 第 231 條 (100.01.26 版)
刑事訴訟法 第 154 條 (99.06.23 版)
都市計畫法 第 1、79 條 (99.05.19 版)
建築法 第 73、91 條 (100.01.05 版)
稅捐稽徵法 第 41、44 條 (100.05.11 版)
貨物稅條例 第 23、32 條 (100.01.26 版)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 第 51 條 (100.01.26 版)
關稅法 第 2 條 (99.05.12 版)
海關緝私條例 第 37 條 (99.06.15 版)
證券交易法 第 22-2、25、178 條 (99.11.24 版)
商業登記法 第 8、33 條 (98.01.21 版)
公平交易法 第 14、24 條 (99.06.09 版)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第 56、85-1 條 (100.05.18 版)
行政罰法 第 1、7、24、25 條 (94.02.05 版)
相關判解:
院字第 487 號
釋字第 503 號
釋字第 604 號
最高行政法院 75 年度判字第 560 號
最高行政法院 77 年度判字第 1308 號
最高行政法院 83 年度判字第 2715 號
最高行政法院 85 年度判字第 1988 號 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 87 年度判字第 537 號
最高行政法院 87 年度判字第 946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0 年度判字第 2353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1 年度判字第 2326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2 年度判字第 1290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2 年度判字第 254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2 年度判字第 376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3 年度判字第 1084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3 年度判字第 1226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3 年度判字第 1309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4 年度判字第 191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5 年度判字第 1072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9 年度判字第 1126 號 判決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