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從貪污的刑法制裁架構反思財產來源不明罪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許恒達
出版日期: 2012.06
刊登出處: 台灣/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 82 期/141-205 頁
頁  數: 64 點閱次數: 4035
下載點數: 256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 授權者指定不分配權利金給作者)
關 鍵 詞: 財產來源不明罪無罪推定貪污罪截堵構成要件賄賂罪回扣型圖利罪
中文摘要: 本文討論近年新增的貪污治罪條例第 6 條之 1,亦即「財產來源不明罪」刑事責任的解釋問題。我國法院尚未適用過本罪處罰貪污被告,本文主要聚焦於學說見解討論上。依主流見解看法,其傾向理解本罪為事後不履行說明義務的犯罪行為。有別於主流見解,筆者主張該罪並非獨立的事後犯罪,而是原貪污罪的截堵構成要件,其行為時點與貪污罪相同,其功能則是用以補充處罰無法證明「賄賂罪對價關係」,以及「圖利罪回扣約定」時,降低證明程度與刑度的補充型處罰規範。
英文關鍵詞: illicit wealthpresumption of innocencecorruptionAuffangtatbestandbriberykickback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riminal liability of illicit wealth which is recently amended in Anti-Corruption Statute (Article 6-1). Because Taiwan’s criminal justice has not yet punished any defendant pursuant to Article 6-1, the analysis in this article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which understand it as an independent crime. Rather than adopting the general thesi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illicit wealth” is nothing but a subsidiary provision (in German: Auffangtatbestand) of corruption crimes. The function of “illicit wealth” is aimed to punish the corruption defendants in case the consideration of bribery or the agreement on “transferring financial interests by paying kickback” cannot be proved to the extent of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目  次: 壹、導論
貳、財產來源不明罪的解釋困境
一、現行多數說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解讀
二、防制貪瀆的刑事政策目標
三、與刑事程序諸原則的衝突
(一)比較法的檢視
(二)財產來源不明罪「本身」的程序法問題
(三)原貪污罪與財產來源揭露義務的程序法問題
(四)小結
四、保護法益的實質內容
(一)貪污罪的保護法益
(二)公務法益抽象危險的解釋障礙
(三)不作為與妨害司法公務
五、小結
參、財產來源不明罪的解決對案
一、優先方案:廢除第 6 條之 1 規定
二、折衷方案:截堵構成要件的解釋取徑
(一)截堵構成要件
(二)貪污犯罪的規範結構
(三)財產來源不明罪與貪污罪的規範關係
(四)小結:相關問題釋疑
肆、結論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許恒達,從貪污的刑法制裁架構反思財產來源不明罪,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 82 期,141-205 頁,2012年06月。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