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生物技術專利之最適範圍-產業政策與法律分析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何建志
出版日期: 2004.09
刊登出處: 台灣/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 33 卷 第 5 期/153-214 頁
頁  數: 38 點閱次數: 933
下載點數: 152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何建志
關 鍵 詞: 生物技術法律經濟分析智慧財產權專利專利範圍可專利標的新穎性實用性非顯而易知據以實施均等原則
中文摘要: 本文以產業政策觀點討論生物技術專利適當範圍,主要意見如下:一、生物技術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使得生物技術專利範圍亦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三、基於經濟分析觀點,本文認為什生物技術專利的範圍不宜過廣,以免造成技術創新的阻礙。三、專利法上的各種原則具有界定專利權範圍的功能。專利機關與法院應以功能性、政策性的思考方式,妥當運用這些專利法法律原則,始能界定出適當的專利範圍,並建立有效率的產權結構。
英文關鍵詞: biotechnologyeconomic analysis of law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patentpatent scopesubject matternoveltyutilitynon-obviousnessenablementdoctrine of equivalents
目  次: 壹、緒論
一、本文研究內容
二、生物技術產業的特徵
三、界定生物技術專利範圍的困難性
貳、專利範圍理論
一、獎勵理論(reward theory)
二、探勘理論(prospect theory)
三、探勘理論之後的發展
(一)對於探勘理論的批評
(二)反共用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Anticommons)
四、專利範閻理論之檢討
參、界定專利範圍的法律機制
一、界定專利範圍的有權機關
二、界定專利範間的法律原則
(一)可專利標的(subject matter)
(二)新穎性(novelty)
(三)實用性(utiIity)
(四)據以實施(enablement)
(五)非顯而易知(nonobviousness)
(六)均等原則(the doctrine of equivalents)
肆、結語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何建志,生物技術專利之最適範圍-產業政策與法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第5期,153-214頁,2004年09月。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