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物之損害賠償
編著譯者:
陳聰富
出版日期:
2016.09.05
刊登出處:
台灣/
月旦法學雜誌
/
第 257 期
/61-82 頁
頁 數:
22
點閱次數:
3928
下載點數:
88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陳聰富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所有權侵害
;
占有侵害
;
損害賠償
;
回復原狀
;
讓與請求權
中文摘要:
我國侵權行為法的責任成立要件,區分為「權利侵害」與「利益侵害」二型,對於權利侵害的解釋適用,應從寬解釋。因此,在所有權的侵害,不僅指物之實體的?損滅失,亦包含對於物之使用、收益及處分權能的侵害。在占有無有被侵害時,若被害人為有權占有,得對加害人行使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但在無權占有時,占有人僅得請求回復其物,但不得行使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
在損害賠償的方法上,應區分「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及「價值利益」之賠償。我國對於損害賠償,固以回復原狀為原則,金錢賠償為例外,但在民法第二一三條第三項增訂後,已使損害賠償金錢化,符合現代法制趨勢。
本文並就物之侵害的讓與請求權規定,分類說明。至於損害所生殘餘物的歸屬,加害人得以讓與請求權之規定,作為法理而類推適用之,請求被害人返還殘餘物。
目 次:
壹、序說
貳、物權之侵害
參、物權侵害之損害賠償
肆、讓與請求權
伍、結語
相關法條:
民法 第 184、192、193、194、195、196、213、214、215、217、218、218-1、373、767、801、881、898、948、960、961、962 條 (104.06.10 版)
所得稅法 第 51 條 (105.07.27 版)
保險法 第 53 條 (105.06.08 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 64 年度第 6 次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
最高法院 64 年台上字第 1364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70 年台上字第 3637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2140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2420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3 年度台上字第 1616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3 年度台上字第 556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4 年度台上字第 50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52 年度台上字第 2851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0 年度台上字第 8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71 年度台上字第 3748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2 年度台上字第 379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72 年度台上字第 3823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4 年度台上字第 752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5 年度台上字第 693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9 年度台上字第 253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9 年度台上字第 2620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9 年度台上字第 298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82 年度台上字第 1561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84 年度台上字第 124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5 年度台上字第 1480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5 年度台上字第 22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6 年度台上字第 213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6 年度台上字第 2695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7 年度台上字第 124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7 年度台上字第 56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7 年度台上字第 80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8 年度台上字第 142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8 年度台上字第 3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9 年度台上字第 27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9 年度台上字第 586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1 年度台上字第 111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2 年度台上字第 2746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2 年度台再字第 1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3 年度台上字第 381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6 年度台上字第 42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1838 號 民事判決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盜賣股票之損害賠償責任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