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論過失侵害利益之侵權責任:區別權利侵害與利益侵害的困境與突破(Tortious Liability on Negligent Infringement on Interests: Dilemma From and Breakthrough For the Distiguishment of Infrigement on Rights and Interests)
編著譯者:
陳聰富
出版日期:
2017.03
刊登出處:
台灣/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
/
第 46 卷 第 1 期
/135-200 頁
頁 數:
48
點閱次數:
3553
下載點數:
192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陳聰富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權利侵害
;
利益侵害
;
附保護第三人作用之契約
;
侵權責任
;
背於善良風俗
;
權利擴大化
;
專門職業人員責任
中文摘要:
我國侵權行為法之基本規範為民法第 184 條,在立法上採取德國模式,區分權利侵害與利益侵害,在學說上雖有爭議,但實務上近年來已予肯定。所生爭議者為,在權利侵害與利益侵害之要件區分下,對於過失侵害利益(即過失侵害純粹經濟上損失)之案例,在我國法上何時成立侵權責任。
近年來,我國實務上陸續出現此等難題,如金錢損害案、蚵農受損案、自殺造成凶宅案及建築物瑕疵案等,在學界引起熱烈討論。本文參照德國法上的發展,探討權利擴大化及「附保護第三人作用之契約」理論等案例,重新檢討我國案例。基於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後段規定的目的及功能,本文認為我國為解決過失侵害他人利益之案型,除採取擴大權利之概念外,應善用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作為侵權行為法規範漏洞的填補方式。
英文關鍵詞:
infringement on rights
;
infringement on interests
;
the protection for the third parties to a contract
;
tort liability
;
violation of good morals
;
expansion of the scope of rights
;
professional liability
英文摘要:
Article 184 of Taiwan Civil Code follows the model of German Civil Code, establishing the tort liability through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infringement on rights and the infringement on interests, which has been confirmed by recent Taiwan Supreme Court judgments although it is debatable on this issue from academics in the past. Following this distinction, it raises an important issue about the requirements to impose a tort liability on the tortfeasor when he negligently, rather than intentionally, infringes upon the interests of another.
Recently, some controversial court cases have appeared as to the tort liability of negligent infringement on interests of another, such as the case of loss of money, the case of injury of oyster-farmers, the case of house in which someone committed suicide, and the case of sales of defective buildings. Such cases ignite fierce debates among law schola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German law deals with such cases, including the broad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ghts” elucidated under article 823 (1) of German Civil Cod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heory of the protection for a third party to a contract. Since the Taiwan court is unwilling to receive the German doctrine of the theory of the protection for a third party to a contrac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n addition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concept of ‘right’ protected by the tort law in appropriate cases, it is desirable to utilize the second sentence of article 184 (1) of Taiwan Civil Code to deal with those controversial cases of negligent infringement on the interests of another.
目 次:
壹、序言
貳、從權益不分到權利與利益的區分
一、學說爭議
二、學說檢討
三、實務見解的變遷:三個獨立侵權責任類型的建立
參、德國法的困境與突破
一、權利概念之擴張
二、「附保護第三人作用之契約」理論
肆、我國法的困境與突破
一、尋找突破困境之途徑
二、擴大適用「故意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之侵權責任
三、權利擴大化與違反善良風俗之侵權行為
四、違反法律規定與違反善良風俗之侵權行為
五、專門職業人員責任與違反善良風俗之侵權行為
伍、結語
相關法條:
民法 第 72、184、191-3、216、786 條 (104.06.10 版)
中華民國刑法 第 193 條 (105.11.30 版)
建築法 第 67 條 (100.01.05 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 77 年度第 19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二)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209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250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94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371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458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34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3 年度台上字第 58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3 年度台上字第 58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3 年度台上字第 845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52 年度台上字第 2370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58 年度台上字第 1347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59 年度台上字第 817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69 年度台上字第 104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0 年度台上字第 790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1 年度台上字第 19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73 年度台上字第 4131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81 年度台上字第 1962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82 年度台上字第 2707 號 民事
最高法院 86 年度台上字第 3760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8 年度台上字第 3315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2 年度台上字第 2406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3 年度台上字第 245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3 年度台上字第 381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2 年度台上字第 216 號 刑事判決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土地所有人「管線安設權」之侵害與鄰地所有人之損害賠償責任-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二四五三號判決
契約對第三人之保護效力
侵權行為法體系上的「保護他人之法律」-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二○四六號判決的震撼性
論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保護客體:「權利」與「利益」區別正當性的再反省
抽沙污染海域影響附近蚵苗成長:權利侵害或純粹經濟上損失?-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250 號判決評釋
銀行職員超額放款的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2092 號判決評釋
不法行使優先購買權與債權侵害-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371 號判決評釋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
承租人允許使用房屋之第三人自殺致房屋成為凶宅之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 103 年度台上字第 583 號判決評釋
建物瑕疵之侵權責任-商品自傷的損害賠償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