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 |
協商判決;認罪協商 |
中文摘要: |
德國近三十年來,有關刑事訴訟程序中訴訟參與者在主要審判程序,以終結程序為一致目標的和談對話進行,一直是德國刑事訴訟領域被討論最多的議題。一直到 1997 年,德國聯邦最高法院一個指標性判決,明白地針對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和解承諾提出法律上的界限。2005 年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庭確立了上述最高法院第四庭所提出的指導原則,並且主張應該說服立法者在條文上對於和解承諾判決之允許前提、法律與事實要件以及界限加以明確規範。聯邦憲法法院對此於 2013 年 3 月 19 日做出刑事訴訟法第 257 條 c 為合憲之判決。本文針對德國協商判決制度在明文規定前後的實務運作情形加以觀察,對德國協商判決制度的實踐狀況之實證調查成果加以介紹。而後本文就我國認罪協商制度的實務運作狀況,以統計數字及現存的實證研究成果為基礎進行一些說明,再與德國協商判決制度的實務運作狀況進行些許比較,或許德國的法制與實踐經驗可以對於我國法制與實務運作提供參考。
|
英文關鍵詞: |
Plea Bargaining;Plea Guilty |
英文摘要: |
Discussions between the participants in a criminal case with the aim of consensual settlement of an imminent or already occurring trial are since 30 years the most debated topics of criminal procedure in Germany. The german Congress has attempted in 2009.7.29 to give a law regulating of plea bargaining in criminal procedure. In the study will present the concept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plea bargaining in criminal procedure in Germany, especially according to § 257c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Taiwan there was few interest of the practical study in the plea guilty system. Then with the concept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the plea bargaining in Germany could be brought for plea guilty in Taiwan a proposal review.
|
目 次: |
壹、德國協商判決制度的型塑發展 貳、德國協商判決制度實務運作之實證研究介紹 一、實證研究之文獻回顧 二、較新的實證研究及其成果 (一)和解承諾的案件量、比例以及未進行的理由 (二)支持或反對和解承諾的動機 (三)和解承諾的型態 (四)和解承諾的內容 (五)認罪自白的審查 (六)上訴、放棄上訴與撤回上訴的比率 三、小結 參、我國認罪協商制度與德國協商判決制度之比較 一、我國認罪協商制度之規範介紹及相關討論 二、我國認罪協商制度實務運作狀況 (一)官方統計數字下的我國認罪協商制度實務運作狀況 (二)深度訪談方式及問卷調查下呈現的我國認罪協商制度實務運作問題 三、我國認罪協商制度與德國協商判決制度之實踐經驗分析比較 (一)以踐行成效而言 (二)以減輕刑事審判負荷之預期效果而言 (三)以協商內容而言 (四)以法院的審查功能而言 肆、我國認罪協商制度的轉型思考-代結論
|
相關法條: |
 |
相關判解: |
 |
相關函釋: |
 |
相關論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