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民事法上之說明義務及其違反之舉證責任:以雷曼連動債紛爭為例(The Duty of Disclosure in Civil Law and The Burden of Proof for Violating the Duty:The Disputes of Lehman Brothers Structured Notes as An Example)
編著譯者:
陳瑋佑
出版日期:
2017.12
刊登出處:
台灣/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
/
第 46 卷 第 4 期
/1741-1817 頁
頁 數:
77
點閱次數:
1747
下載點數:
308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說明義務
;
連動債
;
誠信原則
;
契約責任
;
舉證責任之分配
中文摘要:
2008 年 9 月間雷曼(兄弟)公司之破產事件,在我國引發一連串雷曼連動債投資人主張銀行於推銷、介紹系爭金融商品時未充分告知其「不保本」之(信用)風險,請求銀行賠償損失之民事訴訟。我國最高法院乃在欠缺特別規定的情況下,自 2011 年以來數次對於以下問題表示見解:應否基於何種民事法理,承認銀行於推介連動債時之(風險)說明義務?若然,其法律基礎及其具體事項範圍、程度、方法為何?又是否應由投資人證明「違反說明義務」事實,而非由銀行就「已履行說明義務」事實負舉證責任?另一方面,同樣肇因於 2008 年之金融風暴,我國於 2011 年完成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立法,該法第 10 條、第 11 條並課予金融服務業者法定說明義務及其違反之無過失損害賠償責任;此事導致下列疑問:該法賦予金融消費者之請求權基礎與一般民事法所定者間之關係為何?兩者之內容是否有何差異?金融消保法又如何分配「說明義務履行與否」事實之舉證責任?以上述我國最高法院之裁判與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制訂為契機,本文嘗試從雷曼連動債紛爭所代表之交易類型出發,針對「說明義務」概念建構一個涵蓋民法、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及民事訴訟法之釋義學體系。
英文關鍵詞:
duty of disclosure
;
structured notes
;
good faith
;
contractual liability
;
allocation of burden of proof
英文摘要:
That 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 declaring bankruptcy in September 2008 engendered in Taiwan a series of civil litigations in which investors contended the banks, serving as brokerage firms, failed to fully inform investors of “Non-Principal Protected” credit risk when selling and introducing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claimed compensation. Absent specific regulations, the Taiwanese Supreme Court has been making statements several times from 2011 regarding the issues below: Whether and based on what civil jurisprudence should we impose the duty of disclosure on banks concerning the risks when selling structured notes? If so, what is the legal basis of the duty? What information needs to be disclosed? To what degree and by what means should the duty be carried out? Whether the investors should prove the banks breached the duty of disclosure or the burden should be on the banks to prove they fulfilled the duty?
On the other hand, owing to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likewise, Taiwan enacted the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in 2011 in which Article 10 and 11 impose upon financial services enterprises the statutory duty of disclosure and the strict liability for damages for violating the duty. Such regulations raise the issues below: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ims in the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and the ones in the general Civil Law?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concerning the contents? How does the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allocate the burden of proof regarding the breach of the duty? On the basis of the Supreme Court cases and the enactment of the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and setting out from the representative transactions of Lehman Brothers structured notes disputes, this article endeavors to structure a dogmatic system pertinent to the duty of disclosure which encompasses the Civil Law, the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and the Code of Civil Procedure.
目 次:
壹、問題之提出
貳、說明義務之基礎與內容
一、我國實務與學說之回顧
二、德國實務與學說之比較
三、本文見解
參、說明義務之違反的舉證責任
一、我國民事訴訟法第 277 條所定舉證責任規範之法釋義學體系
二、說明義務之違反的舉證責任分配
肆、結論
相關法條:
民法 第 88、92、148、179、184、188、191、191-1、197、225、227、230、245-1、359、434、494、535、544、606、607、623、634、654 條 (104.06.10 版)
民事訴訟法 第 195、222、244、266、277、282-1、296-1、400、467、469-1 條 (106.06.14 版)
金融控股公司法 第 43 條 (104.09.30 版)
證券交易法 第 70 條 (105.12.07 版)
消費者保護法 第 7、7-1、10、11 條 (104.06.17 版)
公路法 第 64 條 (106.01.04 版)
信託業法 第 22、23 條 (104.02.04 版)
信託法 第 22、23 條 (98.12.30 版)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 第 10、11 條 (100.06.29 版)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 第 7 條 (103.06.04 版)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 第 1、6、7、9、10、11、12-1 條 (105.12.28 版)
金融服務業提供金融商品或服務前說明契約重要內容及揭露風險辦法 第 3、5、6 條 (106.01.23 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 33 年上字第 884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43 年台上字第 377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1060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1468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1605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93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180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26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07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127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18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458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34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58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731 號 民事裁定
最高法院 104 年度台上字第 1577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4 年度台上字第 19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4 年度台上字第 79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5 年度台上字第 36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5 年度台上字第 8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2 年度台上字第 1710 號 民事裁定
最高法院 94 年度台上字第 111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5 年度台上字第 2178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191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1961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9 年度台上字第 2428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9 年度台上字第 588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9 年度台上字第 836 號 民事判決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保險法告知義務之義務性質與不真正義務
金融風暴之法律省思/金融危機與轉機-談金融服務業之整合規範
銀行銷售金融商品之義務及責任-規範原則與實務爭議
金融商品交易上關於說明義務之理論與實務上之運用-對連動債紛爭之省思
對我國民法第 245 條之 1 之反省與檢討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下業者損害賠償責任初探
論結構債之法律關係及指定用途金錢信託之法律性質
零售市場投資產品之法律糾紛、訴訟風險及投資人保護-臺灣有關連動債及共同基金訴訟之實證研究
民事訴訟上當事人之真實完全義務與事案解明協力義務的關係-對我國民事訴訟法第 195 條第 1 項之解釋論的初步反省
論醫療法上違反告知後同意法則之侵權責任
民事類實務導讀(最高法院 104 年度台上字第 1547 號民事判決等 10 則裁判之說明)
淺析舉證責任倒置制度於 RCA 判決中之適用
民事類實務導讀(最高法院 105 年度台上字第 89 號民事判決等 10 則裁判之說明)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