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大數據潮流下之隱私保護法制設計-以日本個人情報保護法修正為例(Legal Study on the Newest Amendment of Japan's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郭戎晉
出版日期: 2017.12
刊登出處: 台灣/華岡法粹第 63 期/31-66 頁
頁  數: 36 點閱次數: 2158
下載點數: 144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 授權者指定不分配權利金給作者)
關 鍵 詞: 個人資料大數據資料經濟日本個人情報保護法個人情報保護委員會去識別化再識別跨境資料傳輸法規調適
中文摘要: 近年來「大數據」的發展備受主要國家重視,在善用相關分析技術自海量般的資料中萃取有用數據之下,此一嶄新概念建構了所謂的「資料經濟」並催生各種嶄新商業應用模式。在大數據深入商業及日常生活各個面向下,無疑地加深個人隱私遭到侵害的疑慮,就個人資料保護而言,其具有雙重面向,其一為多數人熟悉的確保個人資料之安全無虞,另一則是易於被漠視的促進資料之合理運用,如何在商業發展與個人保障之間取得適度平衡,成為大數據乃至於各項嶄新科技應用無可迴避的關鍵課題。日本「個人情報保護法」在施行十年之後,於 2015 年進行大幅修正,本文嘗試分析日本隱私保護法制的遞嬗過程,並完整探討其新制中對應大數據趨勢所採行的重要法制變革,包括「個人資料去識別化」及「資料跨境傳輸規範」二個國際所公認、現階段大數據發展下最為重要之課題。
英文關鍵詞: Personal InformationBig DataData EconomyJapan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CommissionDe-IdentificationRe-identifyCross-border Data FlowLegal Reform
英文摘要: Recently many major countries have put much focus on Big Data, which has created a new concept of Data Economy through analyzing voluminous data and applying results to commercial usage. As Big Data involves both business and personal aspects, an invasion of privacy becomes an inevitable concern. How to reach the balance betwee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s dichotomies of privacy protection versus commercial usage is the major issue yet to be resolved. The former is widely known while the latter is easily ignored. In terms of legal aspect, there are two parts worth noticing. One is how to facilitate de-identifica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per use of information, and the other is how to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of cross-borde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when it becomes prevalent.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newest amendment of Japan’s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 in 2015 and point out how Japanese Government adjusts to the legal challenges mentioned above.
目  次: 壹、前言
貳、大數據發展趨勢與個人資料保護法制之互動
一、大數據發展對個人資料保護產生之衝擊與法制討論
(一)藉由適當技術衡平資料保護與資料之合理運用
(二)資料全球流通與個人資料跨境傳輸規範
二、日本個人情報保護法制遞嬗
(一)專法制定之前
(二)2015 年之巨幅修正
參、日本因應大數據之新制:個人識別符號與去識別化個人資料概念入法
一、個人資料定義之調整與明確化
(一)新增「個人識別符號」概念
(二)採納「敏感性個人資料」規範
(三)刪除「小規模事業」除外適用規定
二、個人資料去識別化概念入法與操作基本原則
(一)去識別化個人資料之定義
(二)去識別化個人資料處理事業
(三)進行個人資料去識別化處理時所負義務
肆、日本因應大數據之新制:強化個人資料國際傳輸規範
一、新增「域外效力」規定
二、修正將個人資料提供予境外第三人之規定
(一)日趨嚴格的跨境傳輸規範潮流
(二)朝歐盟法制看齊之新規內容
伍、日本個人情報保護法其他重要修正
一、明確特定目的之嗣後變更
二、確保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人之妥適性
(一)提供予第三人時之確認及紀錄製作義務
(二)未得當事人同意下向第三人提供個人資料
三、新設專責機構:個人情報保護委員會
陸、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之修正建議
一、個人資料之定義
(一)現行法針對個人資料所作定義之疑義
(二)本文建議
二、個人資料去識別化法制化
(一)國內現況與不足之處
(二)本文建議
三、個人資料跨境傳輸規範
(一)現行法規範概況
(二)本文觀點與後續發展建言
柒、結語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郭戎晉,大數據潮流下之隱私保護法制設計-以日本個人情報保護法修正為例,華岡法粹,第63期,31-66頁,2017年12月。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