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盈虧互抵與納稅者權利保護
編著譯者:
葛克昌
出版日期:
2018.04.15
刊登出處:
台灣/
月旦法學雜誌
/
第 276 期
/150-163 頁
頁 數:
13
點閱次數:
1795
下載點數:
52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葛克昌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盈虧互抵
;
量能平等負擔原則
;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
;
客觀淨所得原則
;
年度稅
;
跨年度收益
;
職權調查
;
連結稅制
中文摘要: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施行後稅務行政與司法均有革命性之變革,稅法專業法官在個案中應有作為納稅人基本權保障守門人之認知,從實體面保障納稅者生存權、營業自由等基本權,從程序面確保核課與裁罰處分之作成符合正當法律程序。其中納保法第 5 條與釋字第 745 號解釋均揭露客觀淨所得原則為違憲審查標準,盈虧互抵即包含其中,指出營業自由之保障,在於對確保營業生存發展與永續經營,營業所得往往具跨年度收益,事業之虧損應有權透過盈虧互抵制度扣除不具負擔能力部分之所得,客觀淨所得原則為稅法價值性基本原則,盈虧互抵係量能原則之展現,而非稅捐優惠,並無立法裁量之空間,故法律不宜限制企業不得盈虧互抵,例如現行所得稅法限制以藍色申報書或會計師簽證作為盈虧互抵之前提存有重新檢討之空間。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實施後,法官應對現行相關盈虧互抵之法律、解釋性函令重新檢視,為符合憲法意旨之解釋適用,此時毋寧為對於盈虧互抵現行法制重新檢討之重要時機。
目 次:
壹、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與稅法變遷
貳、盈虧互抵非稅捐優惠
參、納稅者權益保護法與盈虧互抵
肆、盈虧互抵與轉投資收益
伍、結論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憲法 第 7、15、19、22 條 (36.01.01 版)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第 10 條 (94.06.10 版)
行政訴訟法 第 133、136 條 (103.06.18 版)
民事訴訟法 第 277 條 (106.06.14 版)
稅捐稽徵法 第 15 條 (106.06.14 版)
所得稅法 第 24、39、42 條 (107.02.07 版)
所得稅法施行細則 第 82 條 (103.09.30 版)
金融控股公司法 第 49 條 (107.01.31 版)
公司法 第 75、232、319 條 (104.07.01 版)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 第 1、3、4、5、10、11、12 條 (105.12.28 版)
相關判解:
釋字第 210 號
釋字第 217 號
釋字第 337 號
釋字第 371 號
釋字第 413 號
釋字第 420 號
釋字第 427 號
釋字第 478 號
釋字第 485 號
釋字第 505 號
釋字第 565 號
釋字第 566 號
釋字第 600 號
釋字第 620 號
釋字第 650 號
釋字第 657 號
釋字第 660 號
釋字第 703 號
釋字第 745 號
最高行政法院 100 年度 12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最高行政法院 36 年判字第 16 號 判例
最高行政法院 106 年度判字第 245 號 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 92 年度判字第 1684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3 年度判字第 1325 號
相關函釋:
台財稅字第 31580 號
相關論著:
量能課稅原則在所得稅法上之實踐-綜合所得稅裁判之評析
社會國家原則在稅法上之運用(上)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