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美國專利間接侵權實務對我國專利法修正導入間接侵權之啟示(A CASE STUDY OF INDIRECT INFRINGEMENT PRACTICES IN THE U.S. AND SOME NOTICES TO THE AMENDED PATENT ACT IN TAIWAN)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劉國讚
出版日期: 2009.10.15
刊登出處: 台灣/智慧財產評論第 7 卷 第 2 期/1-38 頁
頁  數: 38 點閱次數: 476
下載點數: 152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劉國讚
關 鍵 詞: 專利間接侵權幫助侵權教唆侵權專利訴訟
中文摘要: 專利間接侵權是專利侵權訴訟的一項重要議題,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專利法修正草案中,研擬將間接侵權制度導入,所設計之條文較為接近美國專利法。
美國專利法之間接侵權是指 35 U.S.C. § 217 第(b)項及第(c)項,第(b)項是教唆侵權,第(c)項是幫助侵權。有關教唆侵權,本文分析美國最高法院判例,以及五件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之判決;有關幫助侵權,本文分析三件具代表性的判決。判決之研析,可瞭解實務上何種行為會被法院評價為落入專利間接侵權。本文期能提供我國未來對專利間接侵權能有更深之瞭解。
本文分析顯示,美國專利法有關間接侵權之規定雖較為抽象,但有實務判決之輔助,公眾較能瞭解間接侵權所欲規範之範圍。我國在欠缺實務判決之情況下,須將條文設計更為具體化,方能消除公眾對新制度之疑慮。
英文關鍵詞: PatentIndirect InfringementContributory InfringementInduced InfringementPatent Litigation
英文摘要: Patent indirect infringement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patent litig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MOEA has introduced the indirect infringement to an article of the amended Patent Act. This new article is similar to the U.S. Patent Act,271.
There are two kinds of indirect infringement in the Patent Act of the U.S., active inducement of infringement under 35 U.S.C. § 217 (b) and contributory infringement under 35 U.S.C. § 217 (c). Two precedents of the Supreme Court and five decisions of the CAFC regard to contributory infringement were studied here, and three representative decisions regard to induced infringement. By these real cases,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what kind of conducts are not permissible and will be judged as indirect infringement.
In the case study, people could catch the scope what the 35 U.S.C. § 217 (b)(c)defined even the paragraphs are not easy to make clear. The cases also give the notice to us how to draft a clear article in our Patent Act.
目  次: 壹、前言
貳、美國專利法之間接侵權
參、幫助侵權
一、1964 年最高法院 Aro 判例
(一)事實經過
(二)最高法院第一次判決-已授權專利品之修理
(三)最高法院第二次判決-無授權專利品之修理
(四)小結
二、修理與重建的判斷-五件實務案例
(一)1986 年 PORTER 事件-蕃茄收穫機頭的收割圓盤更換是修理
(二)1986 年 Met-Coil 事件-出售機器對方法請求項有隱含授權
(三)1988 年 Lummus 事件-提供切刀組件構成重建
(四)1995 年 Sage 事件-重複使用元件不構成幫助侵權
(五)1997 年 Sandvik 事件-鑽頭刀刃之更換是重建
(六) 小結
肆、教唆侵權
一、1988 年 Water Tech.事件-構成教唆侵權
二、1990 年 HP vs. B&L 案-不構成教唆侵權
(一)案例事實
(二)教唆侵權與幫助侵權的關係
(三)主觀要件
三、小結
伍、主觀要件的標準
一、2006 年 DSU 案-主觀要件的基準
二、小結
陸、對我國導入間接侵權修法之啟示-代結論
一、美國案例法之啟示
二、對我國修法的啟示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劉國讚,美國專利間接侵權實務對我國專利法修正導入間接侵權之啟示,智慧財產評論,第 7 卷 第 2 期,1-38 頁,2009年10月15日。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