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論美國公司法制下董事之監督義務-一個比較法上的思考(The Director's Duty to Monitor under the U.S. Corporate Law: A Comparative Study)
編著譯者:
郭大維
出版日期:
2019.05
刊登出處:
台灣/
東海大學法學研究
/
第 57 期
/87-125 頁
頁 數:
39
點閱次數:
1417
下載點數:
156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郭大維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公司法
;
監督義務
;
董事
;
美國法
;
公司治理
中文摘要:
在公司法下,董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與注意義務。現今公司董事多授權經理人管理公司、執行業務。然董事授權後,對於該等人員是否妥善管理公司,董事則負有監督之責。由於我國實務對於董事監督義務之範疇並不明確,且在判斷董事是否善盡監督義務似乎亦欠缺一套具體的司法審查標準。
相較於我國,美國法對於董事監督義務已建立一套較為完備的規範機制。因此,本文將自公司董事之義務體系出發,探討美國法有關董事監督義務之規範法制與實務,進而檢視我國現行制度之缺失,並提出個人淺見,以期透過對美國法之比較研究,可做為我國未來制度改進之參考。
英文關鍵詞:
Company Law
;
duty to monitor
;
director
;
the U.S. law
;
corporate governance
英文摘要:
Under the corporate law, directors owe fiduciary duties (i.e. duty of loyalty and duty of care) to a corporation. Today, corporate directors authorize officers to manage the corporate affairs, and the role for boards is to keep executives in check. Accordingly, a director has the duty to monitor the corporation. However, the context of duty to monitor is ambiguous in Taiwan and Taiwan lacks a judicial review standard to examine whether a director breaches its duty to monitor the corpor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Taiwanese company law, directors' duty to monitor has existed for many decades in the U.S. and the U.S. has established a series of judicial review standards to examine whether a director breaches its duty to monitor the corporation. Consideration of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s helpful in assessing the present Taiwanese system. Therefore,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discussion of a director's fiduciary duties. Then, it analyzes directors' duty to monitor in the U.S. and Taiwan. Finally, it offer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aiwanese system.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raw lesson from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目 次:
壹、前言
貳、公司董事之義務體系
參、美國法對董事監督義務之規範
一、德拉瓦州一般公司法之規定
二、公司治理原則-分析與建議
三、聯邦量刑準則
四、董事監督義務之實務發展
肆、我國法上之思考
一、現行規定
二、國內實務見解
三、檢討與建議
伍、結論
相關法條:
民法 第 28、184、185 條 (108.04.24 版)
銀行法 第 45-1 條 (108.04.17 版)
金融控股公司法 第 51 條 (108.01.16 版)
保險法 第 148-3 條 (108.01.16 版)
證券交易法 第 14、14-1、18、56 條 (108.04.17 版)
證券商負責人與業務人員管理規則 第 18 條 (104.08.28 版)
證券商管理規則 第 2 條 (106.12.05 版)
公司法 第 8、23、218 條 (107.08.01 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130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 101 年度判字第 257 號 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 97 年度上字第 1036 號 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 98 年度上更(一)字第 97 號 民事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00 年度訴字第 84 號 判決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公司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
論董事注意義務中監督公司業務執行之義務
由企業併購法第五條與第六條論我國忠實義務規範的缺失
論區分地上權-以探討民法物權編修正草案之規定為主
董事忠誠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之研究-以美國德拉瓦州公司法為主要範圍
從實務觀點談商業判斷法則之引進
董事受託義務內涵與類型的再思考-從監督義務與守法義務的比較研究出發
董事忠實義務於台灣實務上之實踐-相關判決之觀察
從內控制度及風險管理之國際規範趨勢論我國的公司治理法制:兼論董事監督義務之法律移植
從經濟觀點論企業風險管理與董事監督義務
員工違法行為之董事監督義務-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5 年度訴字第 4239 號民事判決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