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稅捐稽徵協力義務、推計課稅與協力義務違反的制裁-以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 14 條規定討論與條文修正建議為中心(On Obligations to Cooperation for Taxation Purpose, Taxation According Estimation and Sanctions for Cooperation Violations: Systematical Analysis of Article 14 of the Taxpayer's Rights Protection Act and These Relate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Legislative Constitutional Judgements)
編著譯者:
柯格鐘
出版日期:
2019.06
刊登出處:
台灣/
臺北大學法學論叢
/
第 110 期
/1-91 頁
頁 數:
91
點閱次數:
1265
下載點數:
364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
(
授權者指定不分配權利金給作者)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協力義務
;
義務違反
;
推計課稅
;
核實課稅
;
最大可能蓋然性
;
同業利潤標準
;
擴大書審
;
一般所得額標準
中文摘要:
納保法第 14 條規定,涉及圍繞推計課稅有關之數議題,包括推計課稅之正當性、適用要件、對象、程序與推計方法,及禁止按推計對納稅者裁罰。協力義務可分法定與依處分而定。無論是法定或依處分而定之協力義務,最終目的均在達成公平分配稅負。在稽徵程序中,協力義務係輔助職權調查原則,用以發現客觀真實。倘納稅者未盡協力,稅捐機關雖原則仍應職權調查,但若事實甚難調查,或調查費用支出不合比例,徵納雙方於現實上又無法達成認定事實協議,稅捐機關得依法推計。推計僅限於稅基,依義務違反範圍而為一部或全部推計。推計方法,可分內部與外部推計法。為免納稅者因未盡義務卻反而獲利,故推計收入係按市場價格最高、成本費用按市場價格最低者計算,「同業利潤標準」淨利率因此係同業「最佳經營成果」,在適用時雖對個案當事人不利,卻不應因此而認對其具有懲罰性。依同業利潤標準為推計課稅,與同時因納稅者違反協力義務而受裁罰者,並不牴觸不利評價重複禁止。推計證明係依「最大可能蓋然性」,依照最佳經營成果補徵稅款,反之,因違反協力義務而按所漏稅額裁罰者,係以「完全證明」納稅人具可歸責性,以同業經營所獲「最小數額」為量罰基準。
英文關鍵詞:
Duty and Obligation to Cooperation
;
Obligation Violation
;
Verification of Taxation
;
Taxation According Estimation
;
Maximum Probability
;
Inter-Bank Profit Standard
;
Expansion of Book Review
;
Net Profit Rate
英文摘要:
The dutie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taxpay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ax law or the specific obligation of the taxation agency to form a specific part of the taxation are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facts of the taxation,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apply the tax law equally, and achieve a fair distribution of tax burden. These duties and obligations to cooperation are therefore under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test, have the constitutional legitimacy. In the collection procedure, it plays the functional role of the auxiliary authority investigation evidence principle to help find the objective reality. If the taxpayer fails to do his best, the taxation authority should still investigat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ity. However, if it is difficult to investigate or the expenditure is disproportionate, in reality, the factual agreement cannot be reached, that is, it can be taxed according to law. The target of the calculation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tax base and be determined to be one or 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ope of the obligation violation. The method to esti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method and external method to estimation. The inter-bank profit standard is one of external estimation method. This i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ohibition of profit-making for breach of obligations. It is the best operating result for the peers, so it is high than net profit rate, but not punitive. The presumption and the taxpayer are subject to sanctions for breach of the cooperative obligation, so the principle of the rule of law prohibited by repeated punishment is not violated.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probabilistic nature, the taxpayer should pay the tax and the tax evasion as the basis for the ruling. The latter is the minimum amount of the same-party operating result based on full confirmation. The two concepts are different.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taxation and ruling of the taxation should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courts to accept the judgment.
目 次:
壹、前言:問題意識
貳、稽徵協力義務之內容、規範目的與合憲性
一、稽徵協力義務之內容:按分類標準區分
(一)依據稽徵協力義務之具體內容的發生為區分
(二)依據稽徵協力義務之主體而區分
(三)依據稽徵協力義務之時間流程而區分
二、稽徵協力義務之規範目的
(一)稽徵協力義務之目的
(二)稅捐事件之類型特性
三、稽徵協力義務作為發現客觀真實手段之合憲性
(一)概說:比例原則之適用
(二)比例原則之檢驗
四、納稅義務人遵循稽徵協力義務之法律效果
(一)概說:遵循協力義務與違反協力義務推計概念不併存
(二)納稅義務人遵循稽徵協力義務應產生之法律效果
五、小結:納保法第 14 條第 1、4 項規定的意義與修正建議
參、違反稽徵協力義務之推計課稅
一、違反稽徵協力義務之法律效果的立法選擇
(一)概說:稽徵協力義務與職權調查證據原則
(二)我國稅捐法規範中關於納稅者未盡協力義務的法律效果
二、推計之對象與推計課稅規範的本質
(一)推計之對象:課稅基礎事實或者事實額度的計算?
(二)推計課稅規範的本質:兼具程序法與實體法的規範
三、推計程序應適用之指導原則、推計範圍與方法
(一)推計程序應適用之指導原則
(二)推計之範圍
(三)推計之方法
四、事後之協力行為對於推計課稅適用的影響
五、小結:納保法第 14 條第 2、3 項規定的意義與修正建議
肆、違反稽徵協力義務之制裁
一、稽徵協力義務違反之制裁規範的類型
二、違反稽徵協力義務之推計與制裁的適用及其量罰關係
(一)推計課稅之補繳稅款與按所漏稅額的裁罰
(二)實務見解
(三)本文見解
三、推計課稅之補稅與裁罰案件分流的建議
四、小結:納保法第 14 條第 4 項規定的意義與修正建議
伍、結論:重點摘要與未來展望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憲法 第 15、19、23 條 (36.01.01 版)
行政執行法 第 27、28 條 (99.02.03 版)
行政程序法 第 9、34、36、128、135、159 條 (104.12.30 版)
行政訴訟法 第 178-1 條 (107.11.28 版)
民法 第 184、196、200、213 條 (108.04.24 版)
刑事訴訟法 第 244 條 (107.11.28 版)
稅捐稽徵法 第 11-3、11-4 條 (99.01.06 版)
稅捐稽徵法 第 11、12-1、20、21、30、33、42、43、44、47 條 (107.12.05 版)
所得稅法 第 1、3、5、14、21、24、27、71、79、80、83、84、88、89、90、94、106、110、110-2、114 條 (107.02.07 版)
稅捐稽徵機關管理營利事業會計帳簿憑證辦法 第 2、3、4、26、27 條 (108.01.11 版)
遺產及贈與稅法 第 1、44、45、46 條 (106.06.14 版)
貨物稅條例 第 32 條 (107.11.21 版)
證券交易稅條例 第 3、9-2 條 (107.04.27 版)
期貨交易稅條例 第 3、5 條 (97.08.06 版)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 第 17、19、28、35、45、51 條 (106.06.14 版)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施行細則 第 52 條 (107.06.25 版)
土地稅法 第 4 條 (104.07.01 版)
房屋稅條例 第 4、16 條 (103.06.04 版)
娛樂稅法 第 3、14 條 (96.05.23 版)
關稅法 第 54 條 (107.05.09 版)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 第 15 條 (106.05.10 版)
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 第 22、23 條 (104.06.24 版)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 第 3、6、7、14、21 條 (105.12.28 版)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施行細則 第 2 條 (107.12.26 版)
相關判解:
釋字第 218 號
釋字第 248 號
釋字第 252 號
釋字第 257 號
釋字第 317 號
釋字第 345 號
釋字第 346 號
釋字第 356 號
釋字第 361 號
釋字第 394 號
釋字第 397 號
釋字第 402 號
釋字第 422 號
釋字第 503 號
釋字第 537 號
釋字第 565 號
釋字第 584 號
釋字第 597 號
釋字第 616 號
釋字第 619 號
釋字第 620 號
釋字第 622 號
釋字第 642 號
釋字第 650 號
釋字第 660 號
釋字第 673 號
釋字第 688 號
釋字第 696 號
釋字第 700 號
釋字第 706 號
釋字第 746 號
最高行政法院 98 年 8 月份第 2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206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行政法院 107 年度判字第 6 號 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92 年度訴字第 2316 號 判決
相關函釋:
台財稅字第 0920457365 號
台財稅字第 09604543270 號
相關論著:
徵納協同主義下稅捐調查與協力義務的交互影響關係-兼論製造費用超耗剔除的規定與實務
稅捐稽徵、協力義務與依法行政原則-簡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二年度訴字第二三一六號判決
當事人對訴訟標的之處分權作為行政訴訟上和解之容許性要件-以稅務訴訟上之事實和解為中心
當前稅法課題系列之四-納稅者應有之權利保護-以程序正當為中心
納稅人權利保障之法理-兼評納稅人權利保護法草案
論當事人協力義務-以行政執行制度為例
比例原則與立法形成餘地-由法律原則理論出發,探討審查密度的結構
稅捐行政法:第三講 稅捐申報與納稅人權利
稅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一/推計課稅與處罰-評析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八年八月份第二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
稅捐行政法:第四講 協力義務與納稅人權益
【裁判簡評】推計課稅標準的前後一貫性/高高行八九訴八○五、最高行九一判二一九六
推計課稅之運用,應符合經驗法則/高高行 89 訴 805
從稅政革新談納稅義務人權利保護-以台灣法與美國法的比較為中心
納稅人權利保護立法及檢討-稅捐稽徵法第一章之一評析
納稅者權利保護之回顧與展望
借鏡韓國思考臺灣納稅人權利保護制度之興革
人性尊嚴、人格發展-賦稅人權之底線
公法上之比例原則初論-以德國法的發展為中心
論行政程序上之事實調查(下)
租稅法上和解契約與非正式協商
簡析新制定公布之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上)
簡析新制定公布之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中)
簡析新制定公布之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下)
落實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的規範實效-從實體權利與程序保障談起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對稅務訴訟審理之影響(上)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之研討
稅務函令檢視與納稅者權利保護-從實證觀點如何落實納保法精神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施行後解釋函令之檢討-從稅上虧損之相關解釋令談起
從體系正義檢討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 21 條之立法
財政部落實「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具體作法
從工程承攬契約的兩個實務案型再思考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要件-以【物價漲跌型】及【工期展延型】之相關判決為中心
事實審可否提出反證推翻推計-最高行政法院 107 年度判字第 6 號判決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