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 |
法院通譯;法庭通譯員法案;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
中文摘要: |
隨著外籍移工、外籍配偶以及國際學生增加,法院通譯已成為台灣語言服務中越來越重要的一部份。兩公約之一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第十四條第三項提到刑事被告應迅即以通曉語言告知被控罪名及案由和免費通譯協助等權利。美國國會在1978年通過「法庭通譯員法案」(Court Interpreter Act,28 U.S.C. §1827);2000 年美國發布總統行政命令「改善英語能力有限者接近服務」(improving Access to Service for Persons With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而美國聯邦法院與州法院普遍認為,刑事程序中,理解英語有限之被告受通譯協助,乃是根據美國憲法上權利。歐盟指令DIRECTIVE 2010/64/EU 提到刑事訴訟中使用通譯與文書翻譯的權利(the right to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criminal proceedings)。反觀台灣,因訓練和認證缺乏,各種問題叢生,故本文除分析現行法院通譯各種問題外,並針對司改國是會議中委員提出資格分級做出進一步的討論。
|
目 次: |
壹、前言 貳、現行法院特約通譯制度六大問題 一、法院人員未覺察法院通譯是口譯的特殊規格、且台灣未有此種訓練 二、學理基礎薄弱的選用教育以及測試 三、專業師資缺乏 四、司法人員、律師不了解如何與通譯合作 五、法院通譯案件難度高、而費用與市場行情落差大 六、溝通-缺乏溝通造成通譯與法院一線人員日漸對立現象 參、法院與法院特約通譯法律上關係-法院通譯的權利與義務 肆、案件/通譯能力分級 伍、結論
|
相關法條: |
|
相關判解: |
|
相關函釋: |
|
相關論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