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請收錄全文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實務法學:刑事法類(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673 號刑事判決等 16 則裁判之說明)
編著譯者:
林鈺雄
;
王士帆
出版日期:
2019.09.15
刊登出處:
台灣/
月旦裁判時報
/
第 87 期
/114-126 頁
頁 數:
13
點閱次數:
211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組織犯罪競合
;
著手
;
測謊鑑定
中文摘要:
本文精選數則裁判進行探討,其中包括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673 刑事判決涉及欠缺不法意識(違法性認識)的正當理由認定。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4015 號刑事判決討論中止犯的己意中止要件,其表示己意須出於行為人主動或自願之意思,倘主觀上認其縱能繼續實行犯罪行為,亦不願繼續為之,即屬主動或自願。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17 號刑事判決對於現行銀行法第 136 條之 1 犯罪所得沒收是刑法第 38 條之 1 的特別規定。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337 號刑事判決行為人參與詐欺犯罪組織之先行為,與其嗣後著手實行加重詐欺行為間,二者具有階段性之緊密關聯性,並有部分合致,自得評價為單一行為,而有想像競合犯之適用。
相關法條:
中央法規標準法 第 4、12、13 條 (93.05.19 版)
中華民國刑法 第 16、27、38-1、38-2、38-3、55、225、273、279、320、321、339-4 條 (108.06.19 版)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 2 條 (106.06.14 版)
銀行法 第 125、136-1 條 (108.04.17 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3708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17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337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418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562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650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672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673 號 刑事判決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