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刑法沒收專論-沒收新法實例系列 38/犯罪利得還是合法報酬-第三人沒收之代理型與履行型(一)
編著譯者:
許絲捷
出版日期:
2020.08.21
刊登出處:
台灣/
法務通訊
/
第 3018 期
/5-6 頁
頁 數:
2
點閱次數:
325
下載點數:
8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法務通訊雜誌社
(
授權者指定不分配權利金給作者)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犯罪利得
;
第三人沒收
;
代理型
;
挪移型
;
履行型
中文摘要:
對於犯罪利得的沒收,只要事實上獲有利益之人,且對利得有事實上的處分權,或者-在共犯的情況至少有-經濟上的共同處分權,即得以沒收。事實上獲有利益的人,可能是行為人,亦可能是第三人。針對第三人因不法行為而獲有利益的情況,我國刑法第 38 條之 1 亦規定了第三人沒收情形,第 1 款及第 2 款屬於將犯罪所得移轉予第三人的「挪移型」,至於第 3 款則屬該第三人直接基於諸如企業營運關係而獲利的「代理型」。此外,尚有犯罪行為人為了履行無瑕疵且具有合理對價關係的合法交易法律義務,而將犯罪所得移轉至第三人,使第三人保有利得的情況,此即為「履行型」。
目 次:
壹、爭點
貳、解析
一、第三人沒收-代理型、挪移型
二、不得沒收的履行型
(以上刊載本期)
(以下待續)
參、結論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 第 38-1 條 (109.01.15 版)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利得沒收之法律性質與審查體系-兼論立法之展望
刑法沒收專欄-沒收新法實例系列 1/利得沒收之範圍:直接、間接利得及替代價額
刑法沒收專欄-沒收新法實例系列 2/第三人利得沒收:代理型、挪移型、履行型
第三人犯罪所得之沒收
刑法沒收專論-沒收新法實例系列 38/犯罪利得還是合法報酬-第三人沒收之代理型與履行型(二)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