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量刑因子的調查與辯論
編著譯者:
李茂生
出版日期:
2013.12
刊登出處:
台灣/
法官協會雜誌
/
第 15 卷
/100-113 頁
頁 數:
16
(授權者不收取權利金)
點閱次數:
212
下載點數:
32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李茂生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國家刑罰權
;
量刑
;
罪刑均衡
;
隱私
中文摘要:
量刑是否會過度侵犯個人的隱私?法官是否就是在公開的判決書內,用法律語言血淋淋地切割一個人的一生。我們似乎以正義之名或以憐憫之名,利用國家的力量在公開的公文書上不斷地審視、研析某特定個人的隱私,而後予以標示、定位,資料愈詳盡,該個人將會愈加黏貼於社會的邊緣,終身難以翻身。翻轉過來,對於這些社會邊緣人的切割與標示愈加詳盡時,我們正常人愈能夠確認優良人品或性格的特質,而後藉著社會規訓的機制,深深植入人心。 我們是否能夠抗拒這類綿密且優質的規訓機制?能否在毫無隱私可言的現在,誇言自我定位與自我成長?如果我們心中仍存在著一些疑慮,那麼就應該可以期待法官在使用護法權力確認國家刑罰權的過程中,得審慎地使用這個權力,不僅如此,更可期待其在作出最後的道德決斷時,能深深地體會法律中所預設餘白的意義,並徜徉於無言的境界。
目 次:
一、前言
二、量刑論的現在
三、量刑因子調查與辯論的訴訟法上問題
四、量刑因子的辯論平台-量刑基準論
五、結論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 第 41、50、51、57、58、59、74、275 條 (102.06.11 版)
刑事訴訟法 第 2、264、273、288、289、299、310 條 (102.01.23 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 71 年台上字第 5658 號 刑事判例
最高法院 80 年台非字第 473 號 刑事判例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動物權的概念與我國動物保護法的文化意義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