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金融機構於受債權質權設定通知時,有無告知質權人其得行使抵銷權的義務?-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1039 號判決引發的問題
編著譯者:
陳忠五
出版日期:
2021.10
刊登出處:
台灣/
月旦法學雜誌
/
第 317 期
/46-64 頁
頁 數:
21
點閱次數:
1213
下載點數:
84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陳忠五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債權質權設定
;
債務人行使抵銷權
;
誠實信用原則
;
債務人告知其得行使抵銷權的義務
;
金融機構的告知義務
;
侵權責任
;
損害賠償
中文摘要:
依民法第 902 條、第 299 條第 2 項規定,債務人於受債權質權設定通知時,對於出質人另有債權,且該債權清償期先於質權標的物的債權或同時屆至者,得對於質權人主張抵銷,而使質權標的物的債權,於抵銷數額範圍內歸於消滅。
問題是,質權人於通知債務人債權質權設定時,債務人對於出質人已另有債權,將來可能以該債權與質權標的物的債權主張抵銷,惟債務人未將此一「得行使抵銷權」的情事告知質權人,則債務人嗣後是否仍得對於質權人行使抵銷權?而債務人的未告知,導致質權人無從及時評估風險,採取因應措施,其嗣後行使抵銷權,是否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1039 號判決中,最高法院與原審法院均認為,債務人得行使抵銷權。惟原審法院認為該抵銷權行使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不得主張抵銷,最高法院則有不同意見。
然而,該號判決引發另外值得思考的問題:債務人有無告知質權人其「將來可能行使抵銷權」的義務?債務人違反此一告知義務,致質權人因喪失擔保利益或債權未能獲得清償所受損害,是否應負賠償責任?其損害賠償責任的法律性質、規範依據、責任要件為何?
針對上開問題,本文認為,債務人得行使抵銷權,且其行使抵銷權本身,未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惟基於「專門職業責任」及「利益權衡原則」考量,本文認為,債務人為金融機構時,應有將其得行使抵銷權的情事告知質權人的義務。金融機構違反告知義務肇致質權人損害時,不問其所侵害者係一種「權利」或「利益」,均得適用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前段規定,只要其行為不法、具有過失,即應負賠償責任。
目 次:
一、問題
二、判決
(一)案例事實
(二)法院見解
1.原審法院見解
2.最高法院見解
三、評析
(一)抵銷權行使是否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1.抵銷權行使亦適用誠實信用原則
2.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內涵
(1)信賴保護原則
(2)利益權衡原則
3.抵銷權行使是否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審查
(1)以信賴保護原則審查
(2)以利益權衡原則審查
(二)金融機構有無告知質權人其得行使抵銷權的義務
1.誠實信用原則的創設功能
2.金融機構告知義務的肯定
(1)原則與例外
(2)規範依據
(3)具體內涵
(三)告知義務違反與損害賠償責任
1.侵害權利或利益?
2.行為不法或過失?
相關法條:
法院組織法 第 51-2 條 (108.01.04 版)
民法 第 148、184、227-2、297、299、320、334、902、905、906-3、907-1 條 (110.01.20 版)
銀行法 第 1 條 (108.04.17 版)
相關判解:
最高法院 43 年台上字第 1143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43 年台上字第 762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52 年台上字第 1085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58 年台上字第 2929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71 年台上字第 737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86 年台上字第 1473 號 民事判例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101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131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209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445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94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1 年度台上字第 496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18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73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766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93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34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978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3 年度台上字第 197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3 年度台上字第 85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4 年度台上字第 108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4 年度台上字第 191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5 年度台上字第 210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5 年度台上字第 255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1367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1895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638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103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60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71 年度台上字第 737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86 年度台上字第 3760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5 年度台上字第 1777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5 年度台上字第 255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6 年度台上字第 139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1352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79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950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1843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1961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2363 號 民事裁定
最高法院 99 年度台上字第 1529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 1012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4 年度台上字第 1083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4 年度台上字第 421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1352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950 號 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1843 號 刑事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 107 年度上字第 576 號 民事判決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誠信原則的理論與實踐 ( The Principles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d Good Faith)
權利失效在勞動關係上的適用-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1732、1766、1932 號判決評釋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