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律網
回首頁
網站導覽
加入會員
會員登入
購買授權與點數
設為首頁
訂閱舊報
法源電子報
精選六法
法規查詢
法規類別
判解函釋
裁判書
起訴書
英譯法規
法學論著
法學題庫
會員專區
論著投稿
綜合查詢
法學期刊
論著
博碩論文
國家考試
升學考試
法學期刊
社群分享
FaceBook
Line
分享網址
友善列印
論著名稱:
論稅捐(下)
編著譯者:
柯格鐘
出版日期:
2020.12.15
刊登出處:
台灣/
財稅法令半月刊
/
第 43 卷 第 23 期
/36-48 頁
頁 數:
10
點閱次數:
165
下載點數:
40 點
銷售明細:
授 權 者:
柯格鐘
標 籤:
基本資料
相關資料
關 鍵 詞:
稅捐之類型
;
直接稅
;
間接稅
;
比例稅
;
累進稅
;
指定用途稅
;
非稅公課
中文摘要:
我國稅法學界,一般則是引用德國 1977 年制定之「租稅通則」第 3 條第 1 項條文規定:「稱租稅者,謂公法團體,基於獲取收入之目的,對於所有該當給付義務之法律構成要件之人,所課徵之金錢給付,而非屬於特定給付的對價給付;收入得為附帶目的」,據以說明,我國規範底下所稱之稅捐的意義。只是,這種理解方式,在我國司法實務上,包括司法院大法官所曾作過憲法解釋在內,並未明白肯認,但也未明白否定。本文因此仍照上開我國學界一般之作法,引用德國前述「租稅通則」對於稅捐之定義,蓋因此一定義規定,不僅意義完整,而且其要件植密,據此因而認為,稅捐應具有以下五點構成要素之特徵,這些構成要素之特徵,包括「具高權地位之公法團體」,「基於主要或次要之財政目的法律規範」,「對於所有滿足法定構成要件之人」,「所強制課徵之無對價性」的「金錢給付義務」,分別說明其特徵如下。
目 次:
一、前言:稅捐之定義
二、稅捐構成要件之特徵
(以下刊載本期)
三、稅捐之類型
四、結語:稅捐與非稅公課區別與區別實益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憲法 第 8、15、19、22、107、170 條 (36.01.01 版)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第 9 條 (94.06.10 版)
地方制度法 第 67 條 (105.06.22 版)
財政收支劃分法 第 8、12 條 (88.01.25 版)
菸酒稅法 第 12 條 (106.06.14 版)
稅捐稽徵法 第 2、35-1 條 (107.12.05 版)
所得稅法 第 5 條 (108.07.24 版)
遺產及贈與稅法 第 13、19 條 (106.06.14 版)
貨物稅條例 第 23、32 條 (108.12.25 版)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 第 10、41、51 條 (106.06.14 版)
土地稅法 第 9、16 條 (104.07.01 版)
房屋稅條例 第 5 條 (103.06.04 版)
關稅法 第 67、68、70 條 (107.05.09 版)
海關緝私條例 第 37 條 (107.05.09 版)
菸害防制法 第 4 條 (98.01.23 版)
預算法 第 24 條 (105.11.30 版)
地方稅法通則 第 3、6 條 (91.12.11 版)
相關判解:
釋字第 754 號
最高行政法院 100 年度 5 月份第 2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論稅捐(下)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