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期刊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期待可能性與行政法秩序(之五)-不真正不作為犯的論證結構與適用邏輯
文獻引用
編著譯者: 李建良
出版日期: 2023.02
刊登出處: 台灣/台灣法律人第 20 期/99-110 頁
頁  數: 12 點閱次數: 498
下載點數: 48 點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李建良
關 鍵 詞: 期待可能性不作為義務歷史建築為不真正不作為犯
中文摘要: 本系列從個案爭訟所涉抽象法規與具體適用,觀察期待可能性原則於行政法秩序的實踐態樣,並與其他法領域運用期待可能性原則進行同異之交叉比較,俾以建立行政法上期待可能性理論與實務的體系思維。
目  次: 壹、題旨述要
貳、標的裁判: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10 年度訴字第 23 號判決
一、案情概要
二、爭點分析
參、裁判評釋
一、文資法第 34 條第 1 項的解釋與適用
二、文資法第 106 條第 1 項第 7 款的解釋與適用
肆、附論:立法論與解釋論的交互關聯
伍、結語:行政法院裁判評釋的特殊性與困難度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李建良,期待可能性與行政法秩序(之五)-不真正不作為犯的論證結構與適用邏輯,台灣法律人,第20期,99-110頁,2023年02月。
返回功能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