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 社群分享
論著名稱:
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The Business Norms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文獻引用
研 究 生: 戴銘昇
指導教授: 王志誠(Chih-Cheng Wang)郭土木(Kuo,Tu-Mu)林仁光(Andrew Jen-Guang Lin)
出版日期: 2003.06
出版地區: 台灣
校院名稱: 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
頁  數: 237 點閱次數: 11597
下載點數: (本篇論著電子全文可分章下載) 銷售明細: 權利金查詢 變更售價
授 權 者: 戴銘昇
關 鍵 詞: 金融控股公司金融防火牆共同行銷搭售關係人交叉持股資本適足率連結稅制
中文摘要: 金融綜合經營的模式,可分為轉投資子公司、綜合銀行、銀行控股公司及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而我國採取金融控股公司之模式為未來金融綜合經營的基本架構,其主要的精神在於各種金融業別係採取設立子公司之方式,將其法人格與金融控股公司之法人格分離,以建立防火牆的機制。而金融控股公司法制設立後,伴隨著其組織的龐大化,其經濟力量勢不容小覷,若不加強監理之措施,反而將對社會產生更嚴重的危害,故本文特以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為題,先以金融業跨業經營的模式選擇及金融控股公司的組織切入,再概述貫穿整個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的重心-金融防火牆-的基本概念,最後則順序詳述金融控股公司之業務規範、人事規範及財務規範等具體的金融防火牆措施,以深入分析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作為我國未來金融實務運作與修法時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e model of financial business may divide into four types: subsidiary, universal banking, bank holding company and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model is determing to be the fundament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business in Taiwan. The main spirit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ct is to incorporate individual subsidiary in every financial business, to separate the personality between the subsidiary and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d to build firewall mechanism.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ct, the economic power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cannot be disregarded owing to its large-scale organization. It will produce more servere damage to this society if the authority doesn’t enhance the measures of supervision. This thesis, therefore, choose “The Business Norm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s the subject. First, discussing the model of financial busines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econd, criticising the core concept of center gravity of the firewall – the whole system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ct. Third, addressing the concrete financial firewall measures of activity norms, personnel norms and financial norm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alyzing the business norm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deeply in order to serve as the sample while running the financial business and amending the related Act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1
第一節 問題意識...............................................................1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14
第二章 金融業跨業經營之模式分析...............................................17
第一節 金融版圖之切割與整合...................................................18
第一項 金融版圖之切割.........................................................18
第二項 金融版圖之變動.........................................................24
第三項 金融版圖之整合.........................................................26
第二節 部分跨業模式...........................................................31
第一項 轉投資子公司模式.......................................................31
第二項 銀行控股公司模式.......................................................33
第三節 全面跨業模式...........................................................35
第一項 綜合銀行模式...........................................................35
第二項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38
第四節 我國金融法制之發展動向.................................................41
第一項 金融控股公司法施行前之金融制度.........................................41
第二項 金融控股公司法施行後之金融制度取向.....................................42
第三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組織與經營原則...........................................44
第一節 金融控股公司之概念.....................................................45
第一項 金融控股公司之意義.....................................................45
第二項 金融控股公司之性質.....................................................52
第三項 金融控股公司之型態.....................................................55
第二節 完全控股與一人公司立法.................................................57
第一項 一人公司之種類.........................................................58
第二項 一人公司之體制.........................................................59
第三項 一人公司股東會之運作...................................................61
第四項 一人公司董事會之運作...................................................62
第三節 董事及監察人...........................................................64
第一項 董事...................................................................64
第二項 監察人.................................................................68
第四章 金融防火牆之基本概念...................................................70
第一節 經營風險之監控.........................................................71
第一項 經營風險之基本概念.....................................................71
第二項 經營風險之控制.........................................................76
第二節 金融防火牆之意義與種類.................................................79
第一項 金融防火牆之意義.......................................................79
第二項 金融防火牆之種類.......................................................82
第三節 金融防火牆建構之法理基礎...............................................85
第一項 設立防火牆之功能及目的.................................................85
第二項 防火牆之缺失...........................................................85
第三項 防火牆之革新...........................................................87
第四項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對於防火牆之具體規範.................................89
第四節 金融防火牆之基本原則...................................................90
第五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業務規範.................................................92
第一節 金融控股公司之業務範圍.................................................94
第一項 外國立法例.............................................................94
第二項 我國銀行之業務範圍....................................................100
第三項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業務範圍............................................108
第四項 評析..................................................................110
第二節 業務範圍之限期調整....................................................114
第一項 外國立法例............................................................114
第二項 我國之法制............................................................115
第三節 資源共用之限制........................................................116
第一項 集團內交易............................................................117
第二項 資訊流用..............................................................120
第三項 共同行銷..............................................................124
第四節 關係人往來之限制......................................................132
第一項 關係人持股之限制......................................................133
第二項 關係人授信之限制......................................................138
第三項 關係人交易之限制......................................................143
第四項 關係人往來之揭露......................................................145
第五項 關係人之範圍..........................................................146
第六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人事規範................................................152
第一節 人員兼任之禁止........................................................153
第一項 人員兼任禁止之法理....................................................153
第二項 負責人之範圍..........................................................155
第三項 負責人兼任之規範......................................................157
第四項 其他人員兼任之規範....................................................161
第二節 競業禁止..............................................................163
第一項 競業禁止義務..........................................................163
第二項 違反競業禁止義務之效果-歸入權(介入權)..............................165
第三節 收受不當利益之禁止....................................................166
第七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財務規範................................................168
第一節 交叉持股之禁止........................................................169
第一項 交叉持股之概念........................................................169
第二項 交叉持股之缺失........................................................172
第三項 表決權之限制..........................................................174
第四項 金融控股公司法禁止交叉持股............................................175
第五項 交叉持股之監控........................................................177
第二節 資本適足率............................................................179
第一項 資本適足率之概念......................................................179
第二項 外國立法例............................................................181
第三項 金融控股公司及子公司之資本適足率......................................183
第四項 小結..................................................................189
第三節 連結稅制..............................................................190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196
第一節 結論..................................................................197
第二節 建議..................................................................199
附表一.......................................................................203
附表二.......................................................................205
附表三.......................................................................206
附表四.......................................................................207
附表五.......................................................................209
附表六.......................................................................210
附表七.......................................................................212
附表八.......................................................................213
附錄.........................................................................215
中文參考文獻.................................................................216
英文參考文獻.................................................................242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期刊
1. 「建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座談會,基層金融第37期,民87.9,頁43-64。
2. Cobos, Forrester著、趙美蘭譯,風險管理運用銀行監理措施以管理存款保險風險,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8卷第4期,民84.6,頁60-74。
3. James P. Bedingfield、劉順仁、張智凱,美國商業銀行壞帳承認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會計研究月刊第129期,民85.8,頁68-74。
4. Mr. Guy L. Saint-Pierre著,蘇財源、林敏智譯,加拿大存款保險公司處理中央保證信託公司倒閉案,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8卷第4期,民84.6,頁45-59。
5. 方燕玲,以財務觀點論金融控股公司設立之規劃及考量,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卷第2期,民90.6,頁73-83。
6. 方燕玲,合併收購之租稅、會計及評價,實用稅務第298期,民88.10,頁22-26。
7. 方燕玲,金融控股公司整合機制面面觀,會計研究月刊第187期,民90.6,頁18-19。
8. 王文宇,公司分割法制之研究--兼論金融控股公司法草案之分割規定,月旦法學第73期,民90.6,頁60-76。
9. 王文宇,我國公司法購併法制之檢討與建議-兼論金融機構合併法,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民90.1,頁24-45。
10. 王文宇,我國銀行兼營證券業務法制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第24期,民88.7,頁127-160。
11. 王文宇,表決權契約與表決權信託,法令月刊第53卷第2期,民91.2,頁37-50。
12. 王文宇,金融控股公司法之評析,月旦法學第77期,民90.10,頁194-207。
13. 王文宇,金融控股公司法制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0卷第3期,民90.5,頁49-184。
14. 王文宇,金融機構跨業經營相關法律問題,實用稅務第318期,民90.6,頁16-24。
15. 王文宇,建構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相關問題之研究,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卷第2期,民90.6,頁33-54。
16. 王文宇,淺釋金融資產證券化法制,法令月刊第53卷第3期,民91.3,頁39-50。
17. 王以國摘錄整理,「金融控股公司法」草案的法律問題,競爭政策通訊第5卷第3期,民90.5,頁8-18。
18. 王志誠,二十一世紀我國金融業面對的挑戰,金融研訓季刊第92期,民88.1,頁11-46。
19. 王志誠,日本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法制架構與啟發--兼論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立法取向,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5期,民90.9,頁207-261。
20. 王志誠,受益權證券化與特殊目的信託法制,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卷3期,民90.9,頁149-173。
21. 王志誠,金融機構併購法制之建構與檢討(完),集保第89期,民90.4,頁3-22。
22. 王志誠,金融機構併購法制之建構與檢討-1-,集保第88期,民90.3,頁3-13。
23. 王志誠,資產證券化與信託原理,集保月刊第47期,民86.10,頁3-25。
24. 王志誠,資產證券化與特定目的公司之運用,臺灣銀行季刊第50卷第3期,民88.9,頁184-194。
25. 王志誠,跨越民事信託與商事信託之法理-以特殊目的信託法制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8期,民90.12,頁43-106。
26. 王志誠,論有價證券信託之發展與課題,集保月刊第38期,民86.1,頁8-23。
27. 王志誠,論商事信託之功能與法制發展,律師雜誌第268期,民91.1,頁16-36。
28. 王志誠,論銀行之保密義務-兼評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二九三號解釋,法律評論第61卷第3、4期合刊,民84.4,頁10-18。
29. 王志誠,論證券投資信託之重新定位,集保月刊第44期,民86.7,頁14-34。
30. 王政東,銀行之關係組織,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33期,民81.7,頁199-209。
31. 王健安,不同金融中介體系與公司治理的關係,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輯第4期,民90.12,頁63-88。
32. 王國輝,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定位及集團整合角色 -1-,會計研究月刊第194期,民91.1,頁18-20。
33. 王森諒撰,美國金融制度之改革,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31期,民81.1,頁1-48。
34. 王嘉麗,金融機構合併法評析,今日合庫第317期,民90.5,頁89-109。
35. 王嘉麗,從金融機構合併法暨銀行法修正看銀行與農會信用部之合併,今日合庫第313期,民90.1,頁17-34。
36. 王濬智,美國金融機構財務隱私權之揭露及其特別規定,今日合庫第194期,民80.02,頁22-31。
37. 王濬智,銀行對單一客戶授信規定之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1卷第1期,民86.9,頁30-48。
38. 王耀興,金融改革的真諦,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5卷第3期,民91.3,頁1-45。
39. 伍忠賢,購併的租稅考量,實用稅務第304期,民89.4,頁10-13。
40. 伍忠賢,購併的換股比率分析-市價只能參考不能盡信,實用稅務第304期,民89.4,頁14-16。
41. 朱浩民、陳如芳,金融機構的合併與跨業經營,實用稅務第304期,民89.4,頁18-22。
42. 朱義芬,從禁止競業談企業秘密之保護,淡水牛津財經學報第1期,民87.7,頁157-166。
43. 江怡慧,日本銀行業合併之探討,產業金融季刊第106期,民89.3,頁85-95。
44. 江怡慧、鄭瑞鳳,綜合銀行之探討,今日合庫第319期,民90.7,頁56-77。
45. 池祥麟,金融機構放款政策的探討-信合社與商銀的比較,合作經濟第55期,民86.12,頁42-53。
46. 何棟欽,淺論綜合銀行,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9期,民86.9,頁5-16。
47. 吳光陸,談銀行法第十二條之一,法令月刊第52卷第3期,民90.3,頁29-31。
48. 吳崇權,金控子公司間之共同行銷,實用月刊第330期,民91.6,頁69-73。
49. 吳博欽 潘聖潔,影響金融控股公司發展的重要經濟因素,今日合庫第28卷第5期,民91.5,頁4-11。
50. 吳顯宗,金融控股公司與綜合銀行制度之研究,財稅研究第29卷第4期,民86.7,頁186-200。
51. 呂東英,信用合作社之金融監理與健全經營,信用合作第49期,民85.7,頁3-14。
52. 呂偉詮,信用合作社改制或合併成商業銀行之省思,合作經濟第63期,88年冬季號,民88.12,頁40-45。
53. 呂瑋卿,產業購併應有的智慧財產權風險觀,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22期,民88.9,頁16-18。
54. 宋志翔,三商銀合併的經濟效果,永昌證券投資季刊第9期,民88.1,頁47-54。
55. 巫敏生,綜合銀行趨勢下的省思,中信通訊第183期,民81.1,頁46-47。
56. 李沃牆、莊雅鳳,從企業評價觀點探討三商銀合併,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5卷第11期,民88.11,頁41-58。
57. 李孟茂,日本金融機構經營破綻問題之探討,基層金融第32期,民85.3,頁291-312。
58. 李孟茂,美﹑日﹑西德金融制度改革之探討﹣﹣綜合銀行制度與分離銀行制度之比較,中信通訊第183期,民81.1,頁21-25。
59. 李昕鳴譯,銀行董事權責之檢查,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33期,民81.7,頁252-263。
60. 李紀珠,國際金融整合趨勢下台灣金融體系之挑戰,國家政論壇第1卷第8期,民90.10,頁57-64。
61. 李桐豪,由美國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看我國的金融控股公司法,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卷第2期,民90.6,頁1-17。
62. 李庸三,公營行庫民營化與銀行業未來發展,中國商銀月刊第17卷第11期,民87.11,頁1-20。
63. 李紹盛、李儀坤,綜合銀行制度與「防火牆」,臺北市銀月刊第261期,民80.6,頁41-58。
64. 李智然,談綜合銀行在德國之發展與現況,中信通訊第183期,民81.1,頁26-30。
65. 李儀坤譯,英國銀行兼營證券業務之實況,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6卷第8期,民79.8,頁6-13。
66. 李樑堅、馮志剛,銀行個人擔保與信用放款授信評估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49卷第2期,民87.6,頁1-36。
67. 李錫永,從綜合銀行之發展談我國金融業務綜合經營問題,中信通訊第183期,民81.1,頁41-43。
68. 李禮仲,加入WTO 我國銀行業面臨國際化與自由化的挑戰與機遇,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0/FM-R-090-061.htm,民91.11.14。
69. 李禮仲,畢金融改革於一役--儘速完成金融六法相關子法研修,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8期,民90.10,頁70-78。
70. 李顯峰,營業稅法修訂對金融業與政府稅收之影響,實用稅務第320期,民90. 8,頁39-44。
71. 沈中華,金融問題與金融改革年,實用稅務第318期,民90.6,頁10-15。
72. 沈中華,銀行合併轉投資的現在與未來,金融財務第5期,民89.1,頁13-20。
73. 沈中華,邁向綜合銀行之路,台北銀行月刊28卷4期,民87.4,頁63-73。
74. 沈孟潔,美國新金融法案的誕生與我國的省思,金融研訓第96期,民89.1,頁76-79。
75. 汪欣寧,陳松興:不要以為我們期待殷切,就只見其利不見其弊!,實用務稅第318期,民90.6,頁25-28。
76. 周大中,直接金融盛行與銀行業因應之道,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5期,民86.5,頁30-41。
77. 林仁光,公司合併與收購之法律規範,萬國法律第105期,民88.6,頁23-39。
78. 林仁光,銀行併購之規範,律師雜誌第252期,民89.9,頁63-93。
79. 林正牧,歐美金融革新與金融控股公司之迷思,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7期,民90.7,頁13-17。
80. 林江峰、蔡明錩,美國「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有關個人隱私權保障之規範--對我國之啟示,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7卷第9期,民90.9,頁1-10。
81. 林志中,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後對企業營運影響之探討,電工資訊雜誌第132期,民90.12,頁30-35。
82. 林秀貞譯,日本對「非銀行」之研究報告,台北市銀月刊第273期,民81.6,頁67-75。
83. 林卓民、陳明麗、沈文華,臺灣金融機構參加中央存保前後行為之分析-逆選擇與道德風險之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06期,民87.11,頁21-33。
84. 林建宏,金融控股公司-台灣金融產業浴火重生的新契機,第一銀行,頁14-17。
85. 林昭蓉,日本銀行業之經營概況與合併活動(下),今日合庫第207期,民81.3,頁49-69。
86. 林昭蓉,日本銀行業之經營概況與合併活動(上),今日合庫第206期,民81.2,頁31-37。
87. 林柄滄,內部稽核與經營管理,華信金融季刊第1期,民87.3,頁127-137。
88. 林素蘭、邱民芳,現行法規有關金融機構負責人法律責任之探討--兼論利害關係人交易之法規,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9卷第2期,民84.12,頁37-56。
89. 林培州,韓國問題金融機構重整機制與經驗,經濟情勢暨評論第5卷第4期,民89.3,頁157-175。
90. 林莉蕙,紐西蘭銀行監理及資訊公開揭露制度考察報告,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1卷第2期,民86.12,頁24-51。
91. 林維義,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理及存保制度之淺談,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1卷第1期,民86.9,頁1-9。
92. 林維義,從金融風險管理談我國存款保險建制之績效(下),中國商銀月刊第17卷第11期,民87.11,頁31-42。
93. 林維義,從金融風險管理談我國存款保險建制之績效(上),中國商銀月刊第17卷第10期,民87.10,頁15-27。
94. 林維義,從金融風險管理談我國存款保險建制之績效,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2卷第1期,民87.9,頁1-64。
95. 林維義,從金融預警制度談存款保險之金融風險管理,華信金融季刊第10期,民89.6,頁17-40。
96. 林維義,從金融預警制度談存款保險之金融風險管理,華信金融季刊第10期,民89.6,頁35-40。
97. 林維義,從擠兌事件談金融風險管理,中國商銀月刊第16卷第11期,民86.11,頁1-18。
98. 林維義,從擠兌事件談金融風險管理,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1卷第2期,民86.12,頁1-23。
99. 林維義,農會信用部經營危機之改革方向探討,金融財務第3期,民88.7,頁13-23。
100. 林瓊華,業務重整發揮綜效-專訪中信局理事主席王榮周,實用稅務第318期,民90.6,頁36-38。
101. 林麗香,銀行兼營證券業務之規制,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12期,民80.10,頁2-21。
102. 林麗萍整理,購併風潮與產業新契機:經濟篇,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22期,民88.9,頁8-10。
103. 林麗雯,紐西蘭銀行新的資訊公開揭露制度,今日合庫第263期,民85.11,頁62-81。
104. 林麗雯摘譯,金融集團及其監理,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36輯,民84.1,頁145-155。
105. 林繼恆,接管問題的銀行v.銀行接管的問題--評釋字四八八、四八九,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3卷第1期,民88.9,頁51-54。
106. 林耀東,英國保險業務資訊揭露之研究 (下),壽險季刊第107期,民87.3,頁52-74。
107. 林耀東,英國保險業務資訊揭露之研究 (上),壽險季刊第106期,民86.12,頁8-34。
108. 林馨,民國八十九年國內金融業務概況,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7卷第4期,民90.4,頁1-13。
109. 邱正雄,銀行董監事法律責任研討會致詞,金融研訓第97期,民89.4,頁55-58。
110. 邱成釗譯,美國商業銀行經營之惡化與金融制度之改革,臺北市銀月刊第266期,民80.11,頁94-109。
111. 邱宏仁,金融業跨世紀併購的發展趨勢與管理模式,實用稅務第298期,民88.10,頁27-30。
112. 邱明強,臺灣是否發生金融危機問題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7卷第4期,民90.4,頁14-22。
113. 邱垂泰,歐洲經濟共同體金融服務業整合初析,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6卷第8期,民79.8,頁1-5。
114. 邱秋芳,創設完全控股公司的股份轉換制度--我國與日本制度的比較,證交資料第485期,民91.9,頁2-27。
115. 邱美美整理,購併風潮與產業新契機:財稅篇,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22期,民88.9,頁12-15。
116. 邱顯比、繆震宇,臺灣股市內部關係人交易與內部消息及股價走勢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第23期,民83.7,頁77-90。
117. 金控法下的金融股投資價值,元大京華投資資訊,民90.10,頁12-14。
118. 侯金英,金融風險的因應對策,金融研訓第80期,民85.4,頁2-9。
119. 侯金英,對銀行走向綜合化經營的基本看法,產業金融季刊第81期,民82.12,頁2-4。
120. 俞海琴,防止逆選擇發生的本國銀行放款契約模式-新銀行開放設立前之情況,管理評論第12卷,民82.7,頁83-98。
121. 施敏雄,日本金融控股公司法之立法背景與運用,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卷第2期,民90.6,頁19-32。
122. 施敏雄,日本銀行與證券兼營的論爭,證券市場發展第12期,民80.10,頁22-31。
123. 施敏雄,利益衝突與美國銀行證券業務分離的規定,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29期,民81.6,頁1-9。
124. 施敏雄,美國一九三三年銀行法銀行與證券分離規定適用對象之研究,臺北銀行月刊第285期,民82.6,頁42-55。
125. 施敏雄,美國銀行與證券業務分離制度及防火牆基本理念,臺北市銀月刊第273期,民81.06,頁2-14。
126. 施敏雄,銀行與證券業務兼營之利益衝突,臺北市銀月刊第266期,民80.11,頁33-42。
127. 施敏雄,歐元成立--與歐洲證券、期貨市場的整合,經濟前瞻第58期,民87.7,頁42-45。
128. 施禔盈,走過金融百年--賴英照勾勒臺灣新金融版圖,會計研究月刊第139期,民86.6,頁19-24。
129. 施禔盈,發展金融大業 操之在「人」--建構亞太金融中心,一步一腳印!,會計研究月刊第139期,民86.6,頁25-30。
130. 洪東煒,金融控股公司法對金融管理衝擊之我見,稅務第1802期,民90.10.20,頁8-9。
131. 洪晉興,從金融自由化談銀行的綜合經營問題,中信通訊第183期,民81.1,頁44-45。
132. 洪祥洋,銀行業兼營證券票券業務之問題及其防範措施,財稅研究第25卷第1期,民82.1,頁109-120。
133. 洪德欽,歐洲聯盟銀行監理體系之研究,歐美研究第31卷第4期,民90.12,頁819-895。
134. 紀天昌,併購三法通過後我國公開收購法制之分析,法令月刊第53卷第4期,民91.04,頁58-74。
135. 紀聰信,儲蓄互助社經營原則之探討,基層金融第28期,民83.3,頁231-255。
136. 范明玲,上提政策建言 下行競爭兵法--迎接金融戰國時代來臨,會計研究月刊第139期,民86.6,頁31-37。
137. 范明玲,向全球百大銀行前進--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舖設全球服務網,會計研究月刊第139期,民86.6,頁41-44。
138. 范明玲,名列世界一流銀行的策略--荷商荷蘭銀行深耕地方,會計研究月刊第139期,民86.6,頁48-50。
139. 范明玲,服務至上的強烈攻勢--萬通商業銀行以客為尊,會計研究月刊第139期,民86.6,頁45-47。
140. 范明玲,褪去官僚外衣 智取競爭優勢--臺灣銀行「質」「量」並重,會計研究月刊第139期,民86.6,頁38-40。
141. 苗德進、王雅慧,金融控股公司是否能創造價值﹖--臺灣金控公司實證,德明學報第19期,民91.6,頁229-244。
142. 凌氤寶,銀行跨業保險經營之探討,華信金融季刊第6期,民88.6,頁115-120。
143. 徐立德,金融自由化的回顧與展望-兼論新銀行的角色,華信金融季刊第1期,民87.3,頁3-10。
144. 徐秋萍,公司合併,萬國法律第71期,民82.10,頁23-24。
145. 徐梁心漪、范以端,金融企業集團及其監理,存款保險季刊第8卷第1期,民83.9。
146. 徐敦盈,也談恩龍效應正視金融跨業經營與金融控股公司監理,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6期,民91.6,頁92-103。
147. 徐義雄,綜合銀行發展與存在問題,中信通訊第183期,民81.1,頁15-20。
148. 徐錫漳,日本銀行合併之探討(下),今日合庫第230期,民83.2,頁44-69。
149. 徐錫漳,日本銀行合併之探討(上),今日合庫第229期,民83.1,頁51-62。
150. 殷乃平,建立不動產金融體制解決我國不動產問題,華信金融季刊第6期,民88.6,頁27-33。
151. 袁明昌,「銀行法」修正對銀行業之影響,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卷第2期,民90.6,頁131-146。
152. 袁華清,金融機構如何有效降低逾期放款,華銀月刊541期,民85.2,頁17-24。
153. 財政部金融局摘譯,新巴塞爾協定建議綜述,www.bis.org/press/index.htm。
154. 高超陽、盧世勳,日本企業與金融體系危機-企業與金融機構交叉持股問題,中央銀行季刊第21卷第1期,民88.3,頁79-85。
155. 高儀慧、陳恩儀,證券商跨業經營以提高其競爭力之探討-以銀行業務為範圍,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13卷第4期,民91.1,頁93-131。
156. 高靜遠,公司法上公司合併實務問題解析,萬國法律第105期,民88.6,頁14-22。
157. 屠美亞、陳姿挺,銀行借款、股權結構與公司監管機制,華信金融季刊第15期,民90.9,頁43-54。
158. 張正忠,淺論金融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之保密義務,全國律師第4卷第7期,民89.7,頁31-36。
159. 張向昕,金融機構合併與競爭法--美國法制與國內實務,公平交易季刊第6卷第4期,民87.10,頁87-107。
160. 張昌邦,金融市場自由化與國際化的問題,輔仁法學第12期,民82.06,頁305-310。
161. 張明寬,比國銀行之MEGA MERGE,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4輯,民88.12,頁161-167。
162. 張明寬,比國銀行之最新發展,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4期,民88.12,頁1-4。
163. 張則堯,略論金融政策的目標與對象,華信金融季刊第8期,民88.12,頁137-147。
164. 張則堯,論商業銀行主義與兼營銀行主義,華信金融季刊第15期,民90.9,頁141-152。
165. 張國雄,從新銀行開放設立論銀行的競爭策略,臺北市銀月刊第266期,民80.11,頁117-123。
166. 張國銘,淺談金融集團之監督與管理,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1卷第1期,民86.9,頁49-61。
167. 張捷昌,日本金融制度改革之現況與展望,信用合作第57期,民87.7,頁57-59。
168. 張捷昌,日本金融機構經營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5卷第7期,民88.7,頁1-5。
169. 張捷昌,日本新金融制度之探討,台北市銀月刊第25卷第6期,民83.6,頁53-65。
170. 張清德、邱秀瑩,「美國金融現代化對我國證券業管理之啟示」,http://www.kmtdpr.org.tw/4/57-3.htm。
171. 張經理、張佩惠,從金融綜合經營論我國保險業今後之發展,風險管理第7期,民90.5,頁7-40。
172. 張賢智,金融六法立法重點,實用稅務第320期,民90.8,頁34-38。
173. 張賢智,金融改革紀實,實用稅務第318期,民90.6,頁29-31。
174. 張賢智,銀行合併的關鍵與挑戰--專訪臺灣銀行總經理何國華,實用稅務第318期,民90.6,頁32-34。
175. 曹為忠,金融環境變遷下國內金融業合併問題之探討,產業金融季刊第104期,民88.9,頁26-41。
176. 梁成金,我國金融監理之檢討與展望,華信金融季刊第2期,民87.6,頁15-38。
177. 產業的另類成長--合併(Merges)與收購(Acquisition),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22期,民88.9,頁3。
178. 粒子,金控風潮下的思考,企銀報導第20卷第3期,民91.3,頁26-37。
179. 許水源,銀行對利害關係者授信之限制,華信金融季刊第2期,民87.6,頁125-138。
180. 許永明,金融監理制度與革新,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卷第3期,民90.9,頁175-186。
181. 許志誠,銀行打消呆帳及合併評估,大信投資季刊,民88.6,頁62-70。
182. 許育菁,日本金融大改革及銀行因應對策,中國商銀月刊第18卷第8期,民88.8,頁18-50。
183. 許振明,由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的過程談金融監理,國家政論壇第1卷第8期,民90.10,頁47-56。
184. 許國勝、謝人俊,美國金融控股公司監理架構,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4卷第4期,民90.6,頁151-161。
185. 許崇源,連結稅制初探-連結方式之探討,中國稅務旬刊第1825期,民91.6.10,頁7-16。
186. 郭松濤,新增訂「銀行法第十二條之一」評議,法令月刊第52卷第10期,民90.10,頁20-25。
187. 郭敏華,資產證券化,中信通訊第183期,民81.1,頁58-59。
188. 陳一如、胡慧珠,我國壽險業金融綜合經營發展之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8卷第2期,民91.2,頁1-20。
189. 陳土根譯,一目了然的日本金融產業動向,彰銀資料第51卷第1期,民91.1,頁1-22。
190. 陳木在、陳錦村,銀行風險概述第1卷第1期,民89.9,頁59-73。
191. 陳安治、施志調,金融業整合及異業結盟,華信金融季刊第6期,民88.6,頁59-80。
192. 陳俊堅,日本銀行業經營資訊之揭露,信用合作第60期,民88.4,頁45-60。
193. 陳政修,從新修正銀行法談配套及相關之金融規章,今日合庫第318期,民90.6,頁11-47。
194. 陳春山,我國推動金融改革及金融控股公司法之成功要素,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40期,民90.9,頁11-27。
195. 陳柏蒼,當前銀行授信品質問題之探討,華信金融季刊第4期,民87.12,頁53-64。
196. 陳振遠、周建新,金融環境變遷下之銀行競爭策略,臺北銀行月刊第327期,民87.1,頁2-12。
197. 陳國慈,公司合併之程序及相關法律問題,科技法律透析第12卷第10期,民89.10,頁42-52。
198. 陳清心,談美國對倒閉銀行之處置﹣﹣兼論我國未來對經營不善金融機構處理之可能方式,今日合庫第17卷第2期,民80.2,頁32-44。
199. 陳博志,金融機構合併之利益與限制,政策月刊第52期,民88.11,頁57-58。
200. 陳斐紋,美國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案之內容及其影響,中央銀行季刊第22卷第1期,民89.3,頁13-30。
201. 陳欽奇,金融控股公司的資本適足性比率與監理原則,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9卷第2期,民91.6,頁1-34。
202. 陳欽奇、趙莊敏,金融機構合併法對金融業的影響及其因應之道,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8卷第1期,民90.3,頁151-169。
203. 陳紫雲,美國稅法對公司併購之有關規定,財稅研究第23卷第2期,民80.3,頁163-178。
204. 陳紫雲,深入表面 套出真相--由金融弊案論銀行內部控制,會計研究月刊第129期,民85.8,頁75-84。
205. 陳進興,銀行交叉銷售觀念,今日合庫第212期,民81.8,頁51-56。
206. 陳傳岳、楊婌玟,LEGAL ASPECT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萬國法律第55期,民80.2,頁42-44。
207. 陳瑞卿,淺談金融控股公司法與本行未來發展策略,今日合庫第320期,民90.8, 頁81-84。
208. 陳碧雲,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及自行評估,華信金融季刊第7期,民88.9,頁93-103。
209. 陳維鸚,高放款金融 高呆帳風險--呆帳對新銀行營運的影響,會計研究月刊第87期,民81.12,頁51-53。
210. 陳裴紋,聯邦準備理事會對銀行業務擴增之監理觀點(詳自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Alan Greenspan於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九日在美國眾議院聽證會中之講詞),刊載於國際金融業務參考資料第42輯,民87.12,頁141-143。
211. 陳裴紋,聯邦準備理事會對銀行業務擴增之監理觀點,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2期,民87.12,頁135-143。
212. 陳戰勝,金融機構危機之預防與處理,信用合作第63期,民89.1,頁8-19。
213. 傅清萍,金融控股公司之研究,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86期,民90.10,頁74-79。
214. 彭金隆、司徒達賢,金融控股公司法、金融集團總體策略與金融機構網絡定位策略--保險業觀點,保險實務與制度第1卷第1期,民91.3,頁91-124。
215. 曾士元,金融機構董事會權責檢查之研究,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33期,民81.7,頁264-285。
216. 曾士元譯,銀行與金融機構財務報表之揭露﹣﹣國際會計準則第三十號,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33期,民81.7,頁79-82。
217. 曾令寧、黃仁德,金融資訊的公開揭露與市場制約,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4卷第3期,民90.3,頁1-31。
218. 曾宛如,公司外部監控之分析-PART ONE:問題之提出,台大法律學院財經法研究中心學術研討會,民90.4。
219. 曾宛如,英國公開收購制度之架構,萬國法律第105期,民88.6,頁41-56。
220. 曾國政,美國商業銀行營業上的新近發展,中信通訊第183期,民81.1,頁31-33。
221. 曾銘宗,從美國新金融法案的通過談金融業的跨業整合與全球的合併風潮,今日合庫第300期,民88.12,頁76-80。
222. 游禮毅,日本金融自由化後有何改變? (上) ,今日合庫第222期,民82.6,頁26-36。
223. 游禮毅,泛論歐美銀行界購併風潮,今日合庫第252期,民84.12,頁4-14。
224. 童啟晟,我國金控IT整合的趨勢與商機,產業透析:電子商務透析,民91.9,頁2-11。
225. 開昌國,從「綜合銀行」特色談本局發展方向,中信通訊第183期,民81.1,頁3-14。
226. 黃仁德,銀行的內部信用評等及其應用,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5卷第3期,民91.3,頁85-106。
227. 黃正一,歐洲聯盟之公開收購規定-以中華開發收購大華證券為例比較我國公開收購規定,法令月刊第52卷第12期,民90.12,頁51-67。
228. 黃金澤,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之會計處理與疑義 -1-,會計研究月刊第192期,民90.11,頁130-134。
229. 黃金澤,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之會計處理與疑義 -2-,會計研究月刊第193期,民90.12,頁97-102。
230. 黃金澤,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之會計處理與疑義 -3-,會計研究月刊第194期,民91.1,頁81-84。
231. 黃金澤,談金融控股公司之稅務處理,稅務第1802期,民90.10.20,頁10-16。
232. 黃金澤,談銀行財務報表之揭露--28號公報解析 (下),會計研究月刊第170期,民89.01,頁68-76。
233. 黃金澤,談銀行財務報表之揭露--28號公報解析 (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69期,民88.12,頁154-159。
234. 黃金澤,談銀行財務報表之揭露--28號公報解析 (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69期,民88.12,頁154-159。
235. 黃亮洲,公平交易法對垂直合併規範的吊詭-經濟模型的分析,公平交易季刊第3卷第3期,民84.7,頁19-29。
236. 黃建元,金融控股法概述,永昌證券投資季刊第21期,民91.1,頁52-62。
237. 黃建森、吳惠巧,金融風險管理之基本內涵 信用合作第67期,民90.1,頁28-33。
238. 黃建森、黃泉興,我國銀行法之演變,信用合作第58期,民87.10,頁45-55。
239. 黃建銘,金融資產證券化的架構與運用,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5卷第3期,民91.3,頁130-149。
240. 黃建銘,金融資產證券化的運用,華信金融季刊第15期,民90.9,頁83-98。
241. 黃思國,租稅中立 單獨立法--談對信託課稅立法之企望,實用稅務第247期,民84.7,頁24-26。
242. 黃慶源,金融機構併購的法律問題,世華銀行月刊,民88.12,頁22。
243. 黃賜珍整理,購併風潮與產業新契機:法律篇,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22期,民88.9,頁4-7。
244. 黃馨慧,企業購併與勞動契約,律師雜誌第252期,民89.9,頁110-117。
245. 楊人豪,臺灣金融版圖再造--金融控股公司法,臺肥月刊第42卷第8期,民90.8,頁24-31。
246. 楊世傑,由先進國家的金融革新看我國金融的未來,中信通訊第183期,民81.1,頁34-40。
247. 楊宇時,美國銀行重整提案,美國月刊第6卷第4期,民80.4,頁54-58。
248. 楊換昭,一加一不等於二--淺談「金融機構合併」,今日合庫第296期,民88.8,頁73-81。
249. 楊雅惠 林華德,臺灣金融開放歷程之探討,貨幣市場第5卷第5期,民90.10, 頁1-15。
250. 楊雅惠,2001年兩大金融挑戰--潛在金融風暴與WTO入關,經濟前瞻第73期,民90.1,頁82-88。
251. 楊雅惠,金融改革成敗關鍵年,經濟前瞻第80期,民91.3,頁38-41。
252. 楊雅惠,掌握時機開創金融新局,經濟前瞻第69期,民89.5,頁49-53。
253. 楊雅惠,跨越WTO之臺灣金融改革與國際競爭力,貨幣市場第6卷第2期,民91.4,頁1-12。
254. 楊雅惠,臺灣金融監理制度之回顧與檢討,貨幣市場第4卷第6期,民89.12 頁1-16。
255. 楊德庸,「銀行法」關係人交易限制之比較與檢討,基層金融第37期,民87.9,頁65-78。
256. 楊德庸,中美銀行相關法令關係人交易之比較,金融研訓季刊第95期,民88.10,頁70-83。
257. 楊德庸,銀行法上關係人之定義及範圍,臺北銀行月刊第331期,民87.5,頁93-109。
258. 葉子謀,金融風險的多樣化與其管理,今日合庫第212期,81.8,頁36-50。
259. 葉淑玲,戰後日本證券業者之重整與合併-登記制下之整頓與再編制,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期,民80.1,頁84-92。
260. 葉雲鎮,銀行放款業務在今日所面臨之課題﹣﹣對有關金融機關放款之收益性﹑安全性以及基本放款利率訂定方式之建言,基層金融第25期,民81.09,頁265-269。
261. 葉喆生,淺論大陸企業併購,萬國法律第105期,民88.6,頁47-56。
262. 詹孜孜譯,國際審計準則公報第17號 : 關係人交易之查核,會計研究月刊第77期,民81.2,頁119-121。
263. 賈堅一,美國商業銀行與德國商業銀行經營策略的比較-談銀行業務發展的趨勢,華信金融季刊第5期,民88.3,頁67-85。
264. 鄒宗佑,新世紀券商合併願景,實用稅務第304期,民89.4,頁24-27。
265. 廖大穎,銀行法制之變革-淺論銀行法修正草案的重要課題,月旦法學第66期,民89.11,頁75-96。
266. 臺灣省政府財政廳,德國合作銀行制度,金融財務研究訓練中心,民88.4。
267. 趙莊敏等,金融控股公司相關政策法規之研究及臺灣未來之展望,立法院院聞第336期,民90.4,頁31-44。
268. 趙慕芬,綜合銀行與金融控股公司之源起與比較,產業金融季刊第115期,民91.6,頁16-31。
269. 劉文彬、石裕泰,企業監控與金融控股公司的併購,華信金融季刊第17期,民91.3,頁65-101。
270. 劉其昌,金融控股公司法制定案之分析,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41期,民90.10,頁9-33。
271. 劉承愚,金融機構合併之法律問題,www.is-law.com。
272. 劉春堂,論信託之公示,華信金融季刊第3期,民87.9,頁105-115。
273. 劉春堂,論信託之基本概念,華信金融季刊第6期,民88.6,頁9-26。
274. 劉紹樑,我國公司法制的迷思與挑戰-以公司法與金融法規修正為中心,月旦法學第84期,民91.5,頁203-240。
275. 劉紹樑,我國財金法制的調整與挑戰,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5卷第3期,民91.3,頁46-83。
276. 劉紹樑,金融法制、企業併購與典範遷移--以合併法與控股法為中心,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卷第2期,民90.6,頁55-71。
277. 劉連煜,「金融控股公司法」草案的法律問題,競爭政策通訊第5卷第3期,民90.5.31,頁8-18。
278. 劉連煜,公開收購股權與惡意購併,月旦法學雜誌第75期,民90.8,頁22-23。
279. 劉順仁、洪曉穎,附註揭露是股價保證還是毒藥?--美國商業銀行財務資料揭露之資訊內涵,會計研究月刊第139期,民86.6,頁92-98。
280. 劉順仁、洪曉穎,美國商業銀行財務資料揭露之資訊內涵,管理與系統第4卷第1期,民86.1,頁49-74。
281. 劉楚俊、張慶明,金融機構擠兌行為的賽局理論模型,經社法制論叢第19期,民86.1,頁155-175。
282. 劉鴻益,日本金融改革與銀行因應措施,金融研訓第96期,民89.1,頁57-75。
283. 歐洲銀行保險兼營之現況,保險資訊第83期,民89.4,頁44-46。
284. 蔡立文、郭思吟,論公司進行併購時應注意之幾個實務問題,萬國法律第105期,民88.6,頁7-13。
285. 蔡茂興,泛論公營銀行民營化問題,華信金融季刊第3期,民87.9,頁55-66。
286. 蔡淑惠,我國金融服務業在WTO架構下的機遇與挑戰,今日合庫第325期,民91.1,頁8-23。
287. 蔡淑惠,興利除弊的金融六法-兼論金控法、金融重建條例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下),今日合庫第323期,民90.11,頁28-38。
288. 蔡淑惠,興利除弊的金融六法-兼論金控法、金融重建條例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上),今日合庫第322期,民90.10,頁10-33。
289. 蔡進財,內部稽核與內部控制及金融監理,華信金融季刊第2期,民87.6,頁53-62。
290. 蔡進財,存款保險機制如何因應金融控股公司之成立,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4卷第4期,民90.6,頁1-6。
291. 蔡進財,我國存保機制應如何配合金融改革,華信金融季刊第15期,民90.9,頁31-42。
292. 蔡進財,金融監理一元化與政府對金營金融機構之管理,華信金融季刊第9期,民89.3,頁21-32。
293. 蔡豐清,銀行兼營期貨業務之分析,台北銀行月刊第24卷第5期,民82.5,頁94-99。
294. 蔡麗玲,銀行及證券商從事交易及衍生性商品業務之公開揭露建議,證券暨期貨管理第17卷第11期,民88.11,頁17-31。
295. 調查研究室提供,資產再生公司,今日合庫第325期,民91.1,頁93-95。
296. 鄭月遂,我國推動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之架構,今日合庫第317期,民90.5,頁72-83。
297. 鄭玉瑞,從金融六法完成立法談建立金融監理機制的重要性,今日合庫第322期,民90.10,頁34-52。
298. 鄭玉瑞,從金融業購併談工業銀行之開放設置,今日經濟第364期,民86.12,頁25-29。
299. 鄭玉瑞,從鼓勵金融機構合併展望信用合作社的未來,今日合庫第293期,民88.5,頁4-19。
300. 鄭明慧、范以端,各國金融機構財務業務資訊公開揭露現況,存款保險資訊季刊 第12卷第3期,民88.3,頁122-162。
301. 鄭惠之,專誠日盛金融控股公司財務長戴瑞宏,會計研究月刊第197期,頁151-157。
302. 鄭惠之,富邦金融控股公司財務長龔天行:「富邦要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會計研究月刊第199期,民91.6,頁105-108。
303. 鄭景文,日本金融改革與展望,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7期,民90.7,頁18-23
304. 盧世勳,日本金融制度與貨幣控制,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31輯,民81.1,頁187-205。
305. 盧世勳、歐雲蘭,日本總體經濟概況及金融大改革之探討,中央銀行季刊第20卷第2期,民87.6,頁19-36。
306. 盧世勳摘譯,日本金融控股公司制度之簡介,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6輯,民90.4,頁367-372。
307. 盧正昕,跨世紀銀行之經營與管理,華信金融季刊第7期,民88.9,頁59-70。
308. 盧正昕,銀行業購併的實務與趨勢,華信金融季刊第3期,民87.9,頁85-103。
309. 盧飛山,本局銀行部門如何面對期貨交易業務,中信通訊第193期,民83.1,頁21-22。
310. 盧聯生,臺灣與大陸關係人交易法律責任之比較 -1-,會計研究月刊第185期,民90.4,頁116-122。
311. 盧聯生,臺灣與大陸關係人交易法律責任之比較 -2-,會計研究月刊第186期,民90.5,頁114-119。
312. 盧聯生,臺灣與大陸關係人交易法律責任之比較 -3-,會計研究月刊第187期,民90.6,頁105-111。
313. 蕭文生,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草案評析,法令月刊第53卷第2期,民91.2,頁51-64。
314. 蕭至惠,由日本銀行業務演變趨勢看台灣新銀行之合併政策,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5卷第9期,民88.9,頁28-36。
315. 蕭易安,淺談金融控股公司,萬通銀行季刊第40期,民90.12,頁33-37。
316. 蕭長瑞,銀行企業之整合與跨業併購,律師雜誌第252期,民89.9,頁5-16。
317. 蕭榮典譯,基層金融機構因應合併之道,基層金融第25期,民81.09,頁271-275。
318. 賴英照,從金融機構合併法草案論銀行與農漁會信用部之合併,金融財務第4期,民88.10,頁1-21。
319. 賴源河,壽險公司之證券投資,壽險季刊第95卷,民84.3,頁9-10。
320. 薛明玲,企業併購實務-以上市公司合併為例,律師雜誌第252期,民89.9,頁94-109。
321. 謝宗林,資產管理公司與銀行逾期放款,經濟前瞻第72期,民89.11,頁112-114。
322. 謝易宏,企業併購的法律成本與風險,中原財經法學第5期,民89.7,頁383-406。
323. 謝易宏,企業整合與跨業併購法律問題之研究-以「銀行業」與「證券業」間之整合為例,律師雜誌第252期,民89.9,頁23-62。
324. 謝易宏,金融防火牆與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第4期,民89.5,頁39-53。
325. 謝易宏,試論我國金融防火牆之法律架構,中原財經法學第4期,民87.12,頁211-252。
326. 謝易宏,網路銀行法律問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民90.4,頁121-135。
327. 謝易宏,簡介美國「一九九五年金融服務業競爭法案」,證券管理第13卷第5期,民84.5,頁23-26。
328. 謝淑芳,併購之法律意義與實務問題,萬國法律第105期,民88.6,頁2-6。
329. 謝惠娟,銀行兼營證券業務困境之探討,彰銀資料第48卷第6期,民88.6,頁26-31。
330. 謝穎青,公平交易法對經銷關係之影響(4)--搭售,萬國法律第62期,民81.4,頁7-11。
331. 鍾世靜,透視德國德意志銀行與美國信孚銀行之合併,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4輯,民88.12,頁174-179。
332. 鍾世靜,歐洲銀行業尋求合併的前景,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44輯,民88.12,頁180-186。
333. 韓國問題金融機構重整機制與經驗,經濟情勢暨評論第5卷第4期,民89.3,頁157-175。
334. 簡析金融控股公司,企銀報導第209期,民90.4,頁59-62。
335. 簡淑華、彭莉琄,國內綜合證券商未來發展探討,企銀季刊第24卷第4期,民90.4,頁159-166。
336. 簡淑綺,泰國遠離風暴圈的革新計畫,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卷22第8期,民88.8,頁42-46。
337. 藍秀璋,「信用合作社合併程序及辦法」評析--兼論信用合作社合併法制之建立,企銀季刊第22卷第3期,民88.01,頁11-27。
338. 藍秀璋,信用合作社合併法制問題初探,今日合庫第281期,民87.5,頁22-38。
339. 藍秀璋,期待於「金融機構合併法」施行之後,今日合庫第316期,民90.4,頁4-20。
340. 藍秀璋、黃博怡,信用合作社之「併」與「購」--論「合併」之意義及其相關概念,合作經濟第60期,88年春季號,民88.3,頁17-23。
341. 顏武雄,如何改進授信缺失抑低不良放款(下),今日合庫第276期,民86.12,頁51-71。
342. 顏武雄,如何改進授信缺失抑低不良放款(上),今日合庫第275期,民86.11,頁4-21。
343. 顏慶章,金融控股公司對國內金融環境生態之影響與政府因應對策,中國商銀月刊第21卷第2期,民91.2,頁1-4。
344. 羅際棠主講、林文耀整理,金融機構經營的原則,今日合庫第212期,民81.8,頁4-28。
345. 譚醒朝、謝碧珠,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部分預算獨立與金融監理一元化綜效問題之探討,會計研究月刊第195期,民91.2,頁82-88。
346. 蘇溪銘,近年來金融自由化之推展與銀行經營發展趨勢,臺北市銀月刊第266期,民80.11,頁110-116。
347. 蘇聰儒,公司併購之法律規範,律師雜誌第252期,民89.9,頁118-131。
專書
1. 方嘉麟,公司兼併與集團企業,月旦出版,民83.4初版。
2. 王文宇,公司與企業法制,元照出版公司,民89.5初版第一刷。
3. 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元照出版公司,民89.5初版。
4. 王泰銓,公司法爭議問題,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6。
5. 王泰銓,公司法新論,三民書局,民87.1初版。
6. 石裕泰、劉文彬、許慧琳,美國金融控股公司法制與實務,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發行,民90.8初版。
7.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編著,認識公平交易法(增訂七版),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發行,民89.3。
8. 沈臨龍,我國銀行國際化之發展與政策之研究,財政部金融司出版,民77.10。
9. 車鵬程,美國金融機構併購制度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出版,民83.5初版。
10. 和田八束著,倪成彬譯,社會福利與租稅公平,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出版,民73.06。
11. 林振賢著作、發行,新版勞動基準法釋論,民84.5.1訂正再版。
12. 林進富等,公司併購法律實戰守則,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88.8初版。
13. 范建得、莊春發,公平交易法(1) - 獨占、結合、聯合,漢興書局有限公司出版,民83.5二版。
14. 范建得、莊春發,公平交易法Q&A‧範例100,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民81.4.25初版。
15. 徐俊富,美國金融監理單位對銀行風險管理制度與措施,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90.10初版。
16. 許淑幸,事業結合應申請許可之規範及核駁標準之研析,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發行,民82.1。
17. 陳木在、張秀蓮,我國金融制度與政策,財政部金融局出版,民81.3。
18. 陳宏毅、黃重國、賈鵬舉,公平交易法精析,千華出版公司發行,民81.5.20第一版。
19. 陳沖,比較銀行法,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發行,民81.11初版。
20. 陳旻沂,勞動基準法,書泉出版社發行,民86.8初版一刷。
21. 陳俊堅,金融自由化與金融秩序之維持,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編印,民85.05一版二刷
22. 陳銘煌,市場範圍之界定與市場佔有率之計算,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發行,民82.1。
23. 曾國烈等,金融自由化所衍生之銀行監理問題探討:美、日經驗對我國之啟示,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出版,民85.5初版。
24. 黃茂榮,申康編著,植根法案例體系-勞動基準篇〔增訂版〕,植根叢書編著發行,民76.10再版。
25. 黃超吾,勞動基準法手冊,人本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民88第六版。
26. 黃超吾,實用勞動基準法法令彙編,人本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編印,民87.10第三版。
27. 黃獻全,金融法講義,作者自行,民82.2初版。
28. 楊清文,事業結合之認定及其案例分析,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發行,民82.1。
29. 楊夢龍,新銀行法(修訂版),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民國88.10四版一刷。
30. 楊聰權,控股公司與股權規劃,知道出版有限公司,民87.7初版。
31. 廖大穎,證券市場與股份制度論,元照出版公司出版,民88.5初版第一刷。
32. 劉志鵬、黃程貫主編,勞動法裁判選輯,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民87.9初版二刷。
33. 賴源河,證券管理法規(增修訂二版),糠素儀發行,民89.7最新修訂版。
34. 賴源河、王志誠,現代信託法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民90.9三版一刷。
研討會及研究報告
1. 王貞秀著,銀行架構下利益衝突交易之規範-以銀行兼營證券業務為中心,台灣台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度加強研究發展報告。
2. 王泰銓,歐洲公司法之研究,經社法規研究報告4011,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編印,民80.6。
3. 莊有德,考察德國銀行綜合經營制度報告,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民84.6。
4. 殷乃平主持,金融防火牆的設立與我國未來銀行體制的發展,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專案研究報告,民84.10。
5. 魏亦珍,台灣地區商業銀行走向綜合銀行之研究-證券業務之開放,大眾銀行,民84.12.1。
6. 簡燕子,淺論銀行購併,台灣彰化地方法院檢察署八十七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台灣彰化地方法院檢察署編印,民87.6。
7. 蔡慶年、黃光熙,美國金融主管機關對金融控股公司之合併與監督管理,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民89.7.12。
8. 王文宇、余雪明主持,銀行跨業經營法制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專案研究報告,民89.11。
9. 劉紹樑、張宏賓,金融控股公司法草案研究計劃(期末報告),財政部金融局暨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委託研究報告,民89.11.6。
10. 金融控股公司與跨業合併法制學術研討會,韓忠謨教授法學基金會等主辦,民90.2.23。
11. 資產證券化法制學術研討會,韓忠謨教授法學基金會等主辦,民90.5.18。
12. 財經法制總體檢,月旦法學雜誌六週年慶暨民商法研究創刊研討會,民90.5.19。
13. 信託法與信託業法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信託商業同業公會等主辦,民90.11.2。
學位論文
1.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律規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1.1。
2. 王貞秀,銀行法對利益衝突交易規範之研究-以銀行兼管證卷業務之法律制度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8.7。
3. 冷明珍,銀行保密義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5。
4. 李伊婷,臺灣金融機構合併之績效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1。
5. 林俊銘,金融機構跨業併購法制建構及芻議-以商業銀行跨業併購為例,私立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民90.01。
6. 林美娟,金融跨業經營保險業防火牆設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民89.7.14。
7. 林繼桓,由經營失敗銀行之處理論存款保障制度,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民83.7。
8. 張家溢,日本獨占禁止法對控股公司規範,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1。
9. 張書華,金融機構併購之研究-兼論金融控股公司法草案,私立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90.7。
10. 張雲輝,台灣銀行購併與財務績效之個案分析,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89。
11. 莊欣婷,我國金融機構併購法律規範之研究-以銀行業之併購為中心,私立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90.7。
12. 許紋瑛,金融控股公司之法制建構-以美日比較法觀點評析我國相關立法-,私立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民90.01。
13. 陳相儒,銀行資本適足監理制度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8.7。
14. 陳美如,投資銀行之定位與相關規範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7.7。
15. 陳翠琪,銀行法上內部關係人交易之法律問題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兼論我 國法之規定,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1。
16. 陳靜玲,以經濟分析的觀點論內線交易之規範,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6。
17. 黃瑞堂,由美、日金融控股公司法評析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立法--防火牆制度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
18. 楊敬先,商業銀行投資股票之規範,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民88.6。
19. 詹雅君,控制公司及其負責人責任理論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1。
20. 蔣淑芬,金融集團監理之法制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7.7。
21. 蔡俊明,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與個案探討─以中華開發金融控股公司為 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民91。
22. 賴科宏,不對稱訊息下銀行授信制度之研究分析,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6。
23. 簡燕子,銀行購併(Bank Merge & Acquisition)之反托拉斯問題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2.12。
24. 魏美玉,從銀行業跨業合併探討臺銀與華銀合併可行性研究,國立臺彎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8。
英文參考文獻
期刊
1. Adam Nguyen and Matt Watkins, Financial Services Reform, 37 Harv. J. on Legis. 579 (2000).
2. Amy Chunyan Wu, PRC''''''''''''''''s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Is Universal Banking a Better Model?, 37 Colum. J. Transnat''''''''''''''''l L. 623 * (1999).
3. Amy Corton, Bankamerica v. United States -- Legitimizing Bank-Nonbank Interlocks, 33 Emory L.J. 1103 (1984).
4. Andrew H. Thorson and Frank Siegfanz, The 1997 Deregulation of Japan’s Holding Compnies, 8 Pac. Rim L. & Pol’y 261 (1999).
5. Arthur E. Wilmarth, Jr., Too Big to Fail, Too Few to Serve? The Potential Risks of Nationwide Banks, 77 Iowa L. Rev. 957 (1992).
6. Bevis Longstreth and Ivan E. Mattei, Organizational Freedom for Banks: The Case in Support, 97 Colum. L. Rev. 1895 (1997).
7. Bruce A. McGovern, Fiduciary Duties, Consolidated Returns, and Fairness, 81 Neb. L. Rev. 170 (2002).
8. Bruce S. Darringer, Swaps, Banks, and Capital: an Analysis of Swap Risks and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Basle Accord''''''''''''''''s Treatment of Swaps, 16 U. Pa. J. Int''''''''''''''''l Bus. L. 259 (1995).
9. Carl Felsenfeld, The Bank Holding Company Act: Has It Lived Its Life?, 38 Vill. L. Rev. 2 (1993).
10. Carol Conjura, COMMENT: Independent Bankers Association v. Conover: Nonbank Banks are not in the Business of Banking, 35 Am. U.L. Rev. 429 (1986).
11. Carol S. Shahmoon, Federal Reserve Board Authority Over Bank Subsidiaries Under the Bank Holding Company Act of 1956, 91 Colum. L. Rev. 965 (1991).
12. Cassandra Jones Havard, Back to the Parent: Holding Company Liability for Subsidiary Banks — a Discussion of the Net Worth Maintenance Agreement, the Source of Strength Doctrine, and the Prompt Corrective Action Provision, 16 Cardozo L. Rev. 2353 (1995).
13. Cassanra Jones Havard, Reconciling the Dormant Conflict: Crafting a Banking Exception to the Fraudulent Conveyance Provision of the Bankruptcy Code for Bank Holding Company Asset Transfers, 75 Denv. U.L. Rev. 81 (1997).
14. Charles R. McGuire, Should Banks Sell Insurance? The Relationship of Section 92 of the Banking Act, the Mccarran--Ferguson Act and State Laws Restricting Bank Activity, 22 J. Legis. 19 (1996).
15. Christopher B. Harmon, Standard of Care, Indemnification,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 of Directors and Officers Under the Revised Alabama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46 Ala. L. Rev. 107 (1994).
16. Colleen A. Coyne, Banking Law, 48 SMU L. Rev. 781 (1995).
17. Craig M. Scheer, The Second Banking Directive and Deposit Insura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 Implications For U.S. Banks, 28 GW J. Int''''''''''''''''l L. & Econ. 171 (1994).
18. David Annecharico, NOTES & COMMENTS: V. PRIVACY AFTER GLBA: Online Transactions: Squaring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 Privacy Provisions With the FTC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 Principles, 6 N.C. Banking Inst. 637 (2002).
19. David G. Oedel, Puzzling Banking Law: Its Effects and Purposes, 67 U. Colo. L. Rev. 477 (1996).
20. David L. Glass , FINANCIAL MODERIZATION: The Effect of the Repeal of the Glass Steagall Act on Consumers and Communities Articles, Essays, and Summarized Remarks of the Panelists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 Overview of the Key Provisions; Presentation Before the State of New York Banking Department, 17 N.Y.L. Sch. J. Hum. Rts. 1 (2000).
21. David M. Eaton, The Commercial Banking-Related Activities of Investment Banks and Other Nonbanks, 44 Emory L.J. 1187 (1995).
22. Dean G. Pawlowic, Banking Law, 30 Tex. Tech L. Rev. 425 (1999).
23. Dean G. Pawlowic, Banking Law, 31 Tex. Tech L. Rev. 385 (2000).
24. Dean H. Blythe, The Need for Antitrust Legislation Tailored to the Specific Concerns of Bank-Nonbank Director Interlocks, 1982 Duke L.J. 938 (1982).
25. Douglas P. Faucette, The Impact of Convergence and the Gramm Leach-Bliley Act o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8 Geo. Mason L. Rev. 623 (2000).
26. Edward J. Jange & Paul M. Schwart, MODERN STUDIES IN PRIVACY LAW: NOTICE, AUTONOMY AND ENFORCEMENT OF DATA PRIVACY LEGISLATION: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the Limits of Default Rules, 86 Minn. L. Rev. 1219 (2002).
27. Eric C. Sibbitt, A Brave New World for M&A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Japan: Big Bang Financial Deregulation and the New Environment for Corporate Combintion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19 U. Pa. J. Int’l Econ. L. 965 (1998).
28. Eric J. Gouvin, Of Hungry Wolves and Horizontal Conflicts: Rethinking the Justifications for Bank Holding Company Liability, 1999 U. Ill. L. Rev. 949 (1999).
29. Eric Poggemiller, NOTES & COMMENTS: V. PRIVACY AFTER GLBA: The Consumer Response to Privacy Provisions in Gramm-Leach-Bliley: Much Ado About Nothing?, 6 N.C. Banking Inst. 617 (2002).
30. Eric Poggemiller, NOTES & COMMENTS: V. Privacy After GLBA: The Consumer Response to Privacy Provisions in Gramm-Leach-Bliley: Much Ado About Nothing?, 6 N.C. Banking Inst. 617(2002).
31. George D. Reycraft, Symposium: The Role of Counsel in Corporate Acquisitions and Takeovers: Conflicts and Communications; Articles and Essays: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Effective Representation: The Dilemma of Corporate Counsel., 39 Hastings L.J. 605 (1988).
32. Gordon G. Young, Some Reflections on Gramm-Rudman-Hollings, 45 Md. L. Rev. 1 (1986).
33. Gregory R. Andre, Constructive Insider Liability and the Arm''''''''''''''''s Length Transaction under Footnote 14 of Dirks., 52 Geo. Wash. L. Rev. 872 (1984).
34. H. Mallory Caldwell, Deconstructing and Reconstructing Consolidated Tax Savings for Public Utilities, 12 Va. Tax Rev. 735 (1993).
35. Harlin DeWayne Hale & Marc W. Taubenfeld, Banking Law, 25 Tex. Tech L. Rev. 463 (1994).
36. Harlin DeWayne Hale & Marc W. Taubenfeld, Banking Law, 25 Tex. Tech L. Rev. 463 (1994).
37. Harlin DeWayne Hale & Marc W. Taubenfeld, Banking Law, 26 Tex. Tech L. Rev. 343 (1995).
38. Harlin DeWayne Hale & Marc W. Taubenfeld, Banking Law, 27 Tex. Tech L. Rev. 513 (1996).
39. Harlin DeWayne Hale & Marc W. Taubenfeld, Banking Law, 28 Tex. Tech L. Rev. 283 (1997).
40. Harlin DeWayne Hale & Randall S. Osborne, Banking Law, 29 Tex. Tech L. Rev. 345 (1998).
41. Heidi Mandanis Schooner, Banking Law Symposium: Recent Challenges to the Persistent Dual Banking System, 41 St. Louis L.J. 263 (1996).
42. Helen A. Garten, Banking On the Market: Relying On Depositors to Control Bank Risks, 4 Yale J. on Reg. 129 (1986).
43. Helen A. Garten, Regulatory Growing Pains: A Perspective on Bank Regulation in a Deregulatory Age., 57 Fordham L. Rev. 501 (1989).
44. Helen A. Garten, Subtle Hazards, Financial Risks, and Diversified Banks: An Essay on the Perils of Regulatory Reform, 49 Md. L. Rev. 314 (1990).
45. Howell E. Jackson. The Expanding Obligation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107 Harv. L. Rev. 507 (1994).
46. J. Virgil Mattingly, Keiran J. Fallon, Understanding the Issues Raised by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2 N.C. Banking, Inst. 25 (1998).
47. J. Virgil Mattingly, Keiran J. Fallon, Understanding the Issues Raised by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2 N.C. Banking Inst. 25 (1998).
48. James L. Dahlberg, Aggegate vs. Entity: Adjusting the Basis of Stock in a Subsidiary Filing a Consolidated Return, 42 Tax L. Rev. 547 (1987).
49. James R. Smoot, Bank Operating Subsidiaries: Free at Last or More of Same?, 46 DePaul L. Rev. 651 (1997).
50. James W. Doyle, Banking Law, 50 SMU L. Rev. 965 (1997).
51. James W. Doyle, Banking Law, 51 SMU L. Rev. 727 (1998).
52. Jennifer Manvell Jeanno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Domestic Banking Reform: Could the European Union''''''''''''''''s Second Banking Directive Revolutionize the Way the United States Regulates its Own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14 Am. U. Int''''''''''''''''l L. Rev. 1715 (1999).
53. Jennifer N. Weidner, NOTE: World Bank Study, 7 Buff. Hum. Rts. L. Rev. 193 (2001).
54. Jerry W. Markham, Banking Regulation: Its History and Future, 4 N.C. Banking Inst. 221 (2000).
55. John B. Mccoy, The Future of U.S. Banking: A Modest Legislative Agenda to Encourage Competitiveness, 49 Ohio St. L.J. 1189 (1989).
56. John C. Deal, Banking Law is not for Sissies: Judicial Review of Capital Directives, 12 J.L. & Com. 185 (1993).
57. John G. Hundley, Glass-Steagall: Section 16 and the Authority of a National Bank to Accept the Common Stock Purchase Warrants of the Debtor-Issuer, 51 Tenn. L. Rev. 535 (1984).
58. John G. Hundley, Glass-Steagall: Section 16 and the Authority of a National Bank to Accept the Common Stock Purchase Warrants of the Debtor-Issuer, 51 Tenn. L. Rev. 535 (1984).
59. John S. Zieser, Security Under the Glass-Steagall Act: Analyzing the Supreme Court''''''''''''''''s Framework for Determining Permissible Bank Activity, 70 Cornell L. Rev. 1194 (

相關法條:
相關判解:
相關函釋:
相關論著:
戴銘昇,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規範,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2003年06月。
返回功能列
1.第一章 緒論(20 點)
2.第二章 金融業跨業經營之模式分析(108 點)
3.第三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組織與經營原則(104 點)
4.第四章 金融防火牆之基本概念(88 點)
5.第五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業務規範(236 點)
6.第六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人事規範(60 點)
7.第七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財務規範(108 點)
8.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224 點)